神话传说部分直接省略。
王政时代:BC753―BC509
公元前 753年,第一任王罗慕洛建立罗马城。公元前 6 世纪中叶的塞尔维乌斯· 图利乌斯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
王政时代,国王拥有绝对权力,集大立法官、军队首领和大祭祀长为一身,其权力仅仅受到来自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遏制。元老院即元老议会,由不同部族首脑组成。按照宪法和传统习俗,元老院有权通过或否决国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国王的立法和诉讼。公民大会由罗马的全体男性公民构成,按照亲缘关系分成30组;它授予君主行使权力,而这一点由元老院最后正式批准。
共和国时代:BC509―BC27(双执政官 元老院)
公元前5世纪,意大利半岛基本统一。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出两名执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为期 1 年;而掌握国家实权的则是元老院。前 451 年,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
罗马刚建国时,还只是一个小国家。自公元前 5 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近邻,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随后又先后发动了 3 次布匿战争,在前 146 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公元前215 年 ―前 168年(秦汉时期)发动 3 次马其顿战争,征服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从此成为希腊文化的脑残粉。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建成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
公元前 60 年,克拉苏、凯撒、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政治。前 48 年,恺撒先后打败另外两人,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招致政敌仇视,于公元前 44 年遭贵族刺*。
恺撒死后,罗马内战又起。前 43 年,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结盟,获得统治权,史称后三头政治。随后屋大维将另外两人打败,公元前 27 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国宣告灭亡。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时代:BC27―AD395
屋大维死后,其养子提比略继位,开创了皇位继承制。前 27 年到至192 年这一时期被称为前期帝国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到2世纪帝国版图横跨三大洲盛极一时: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道幼发拉底河、南有埃及、迦太基,北达莱茵河、多瑙河,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经济空前繁荣。192 年,安东尼王朝最后一位皇帝被*,罗马帝国出现了近百年的混乱时期。史学家将193 年~ 284 年 称为三世纪危机时期 。这一时期,战乱频仍,皇帝更迭频繁,奴隶和隶农的起义遍及各地,帝国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3世纪,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爆发战争,军费大幅上升,罗马人愈发不满东部的战事给西部省份带来的沉重税赋。
在人民高涨的呼声中,286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分而治之,戴克里先的儿子也分别任两个国家的皇帝。但是这样子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过度的征税和无休止的边境战事,都在不断地摧毁这个庞大的帝国。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的合法地位,君士坦丁一世还废除四帝共治制,于 324 年成为唯一君主,皇权得到加强。330年迁都拜占庭并更名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大帝死后,战乱又起。狄奥多西一世曾一度实现帝国的统一。380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开始打击其他异教。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在临死前把国家分割成东西两个部分,东部分给长子阿卡迪乌斯,史称东罗马帝国(以土耳其为主的亚洲片区,都城君士坦丁堡);西部分给幼子霍诺里乌斯,史称西罗马帝国(以意大利为主的欧洲片区,都城罗马)。西罗马帝国虽然是由小儿子继承,但其位置在罗马帝国的本部发源地,所以大多数人认为西罗马帝国更正统。
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AD395―AD1453
话说两头,公元91年,东汉击败匈奴,匈奴单于率残部开始西迁,途径中亚地区,于380年左右来到东欧,无可避免地与当地哥特人产生矛盾。匈奴虽然不复当年漠北盛况,但仍然在哥特人的地盘大展淫威。匈奴人的在欧洲的“捣乱”,迫使欧洲开始了民族大迁徙。北欧的盎格鲁人、 撒克逊人、朱特人迁徙至英格兰;中欧的哥特人、法兰克人迫于生存空间压力,开始侵入西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野蛮邻居日耳曼人(有许多分支:法兰克人,哥特人,盎格鲁人,萨克逊人等等)所灭,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灭掉西罗马帝国后,日耳曼人建立起法兰克王国。早期的日耳曼人君主把他们征服的地区视为私产,分封给儿子和随从,形成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制度。6世纪初,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与各邻国保持和平关系,包括宿敌波斯帝国。暂时缓解了战事开销和征税压力,而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的皈依,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管理。
中世纪西欧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二者建立起短暂的蜜月期,但更多时候是为了刷存在感而冲突不断。
在当时欧洲,具备一定知识文化及读写能力的贵族和上流社会频繁从事宗教事务,逐渐形成了拉丁古典学系,并且拥有了《圣经》的翻译解释权。
基督教逐渐诞生了“教廷”这种维护宗教事务利益的组织,教廷影响力巨大,甚至让国王和皇帝都不得不遵从教皇的命令。教廷的地位超脱于世俗权力,王位和皇位都必须由上帝经过“教皇”的手交付给国王和皇帝。直到1804年,拿破仑才藐视地从教皇手里夺过皇冠自己戴上!教廷对欧洲老百姓的精神控制十分严苛,禁止任何异端思想的出现以威胁其超然统治,甚至开设的学校,授课内容也以神学为主。那些反对教廷统治的人将遭受严厉处罚,布鲁诺、哥白尼、伽利略等都遭到了囚禁和审判。
但是一手遮天的教皇并不满足现有的既得权势和利益,他还希望获得更多财富,而这时候,开始兴盛的阿拉伯帝国便是教皇入侵东方、掠夺财富的最好借口。
阿拉伯人自8世纪开始控制中东地区,凭借独有的方式,他们通过骑行骆驼,将东方的丝绸、香料及科技发明传到西方。商贸经济的发展,使阿拉伯帝国愈发强大,继而一路西进,占领了基督起源圣城耶路撒冷,甚至一度打到西班牙。
欧洲上下因此大为震惊,教皇打着“夺回圣城”旗号,号召欧洲各国派兵东进,消灭异端,于是东侵天团纷纷操家伙,前后一共爆发了八次东侵战争,史称“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这场持续了近两百年的战争,导致无数士兵和百姓丧生,无数人的家园遭到摧毁。但这次东西方的军事碰撞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碰撞和交融,浪漫文化和骑士精神都形成于东征期间。欧洲文化在整个战争期间获得了质的飞跃,崇尚自由和开放的新思想开始迅速传播。
中世纪后期,西欧国家在追求统一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而自由思想的产生和传播,进一步削弱了教会的影响力。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升级,遂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进一步加强了王权。
13世纪初,英国贵族骑士和市民阶层迫使国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大宪章》承认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并兼顾骑士和市民阶层的利益。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而饱经风霜的拜占庭帝国却再也没能从十字军东征的人力和财力损耗中回过神来。虽然1261年君士坦丁堡成功的从伊斯兰人手中夺回,但拜占庭已经不复当年盛状,帝国只能控制巴尔干半岛一小块地盘了。
此时,来自东方新的威胁——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继承了前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并且不断巩固其实力,奥斯曼拥有精良的军队及东方火药装备的大炮。在拜占庭帝国皇帝眼里,土耳其人正在磨刀霍霍,剑指西方,曾经的阿拉伯世界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愈发强大了。
之前欧洲封建君主们的城防设施主要是坚固的城墙和护城河,然而,在奥斯曼重炮面前,这些封建城堡变得不堪一击,土耳其人摧毁并征服了一座又一座城堡。这极大的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及军队装备,曾经靠坐拥城堡维护自身统治的封建贵族时代结束。热兵器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欧洲封建中世纪的结束。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指挥了一支庞大的水陆军队,用50天征服了君士坦丁堡这座千年古都,东罗马帝国宣告灭亡。当索菲亚大教堂上的十字架换成清真穹顶时,中世纪的大幕也同样缓缓落下。
结语:欧洲中世纪启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东罗马帝国的结束。可以说,整个中世纪史就是一本罗马帝国史,整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和罗马帝国密不可分。另一方面,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很多来自古希腊罗马的典籍随着民众的西迁流入了意大利和西欧各地。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在意大利出现。大批文学家、思想家及上流社会阶层出于对古希腊罗马曾经辉煌的缅怀,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时代—―欧洲文艺复兴。欧洲迎来近代快速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