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一名句就是说明了贾岛对于诗句是多么的完美追求。
这首诗描写了贾岛夜宿山寺的所见所感:群峰耸立,透露出一片寒气,一座佛寺矗立在山顶。透过疏落的树枝之间的空隙,可以看见夜空的流星闪亮划过,空中的云在飘移,看起来却好像是月亮在逆行。寺建在山的绝顶之上,所以人来得很稀少,仙鹤栖息在高高的松树上,卓尔不群。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僧,超然世外,未曾立足于世间凡尘。
全篇通过对地僻境清、远离人世的景物描写,那一山、一寺、一星、一月、一云、一松、一鹤、一僧、再加上来此一宿,无不透露出远离俗世的佛家心境,不由得让人烦襟涤尽,皈依之念顿生。
贾岛胸襟之高洁,情思之雅致,也随之流露于字里行间,实在是令人叹而观止。
六、《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夏天的一个傍晚,白居易登上杭州城的东楼(也叫江楼)赏景纳凉,面对杭州城美丽的夜色,他有福同享,没有忘记自己的好朋友,就写下了这篇邀请朋友的即兴之作,题目中的招客,就是邀请客人的意思。
站在望潮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连,一片茫茫,山川的形势,气象辽远又壮阔。杭州城四周的千家万户亮起了灯火,一道银河映入水的中央。
晴天时,风吹着古树,发出瑟瑟之声,就好像是在下雨的声响,夏夜里,月光撒满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样。好友你能来江楼消暑吗?这里比起你的茅屋,的确要更加清凉。
我这里风景优美又凉快,不如你也到江楼来,咱哥俩一起喝酒纳凉,多爽啊!白居易的朋友接到这样的邀请,岂能不感动,那能不赶紧来啊!
七、《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古时候,每年的正月十五日被称为上元节,这天晚上被称为元夕,人们有吃汤圆、猜灯谜的习俗, 还举办赏花灯、放烟花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一代女皇武则天神龙元年正月(705年)十五,朝廷按照惯例在洛阳城举办元夕“端门灯火”的活动,洛阳城皇城端门的布灯习俗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到了唐代已盛极一时。
据刘肃在《大唐新语·文章》里记载:武则天时,正月十五夜京城大放花灯,金吾(京城里的禁卫军)弛禁,特许夜行,观灯者人山人海。文士数百人赋诗纪事,当时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 。然而,郭、崔二人所作,人们早已淡忘,只有苏味道的这首诗至今还传诵不息。
苏味道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他用绚丽的色彩、和谐的音调描绘了洛阳市民元夕之夜的欢乐盛况:
正月十五之夜,洛阳城到处灯火灿烂辉煌。城门打开铁锁,红光辉映石桥。马蹄踏过之处,尘土飞扬,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人来人往。歌女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边走边唱《梅花落》。禁卫军特许通宵欢庆,人们希望玉漏(古时的计时器)不要紧催天亮。
成语“火树银花”就是由这首诗而来。全诗犹如一帧描绘唐朝元夕的佳节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八、《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