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开始,手机充电标准就迈过了5V/2A(10W)的门槛,“快速充电”概念逐渐在智能手机领域生根发芽。然而,要想正确激活手机的快速充电功能,手机、充电器和数据线这三要素的搭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快充标准的乱战
根据“P=UI”公式,我们可以知道提升手机充电功率无非就是增大输入电流或输入电压的大小。
但是,到底是以提升电压为主,还是增大电流为主,又或是二者同时增加?
由于业内没有统一的共识,才逐渐衍生出了高通QuickCharge(QC)、联发科Pump Express(PE)、华为Fast Charge Protoco(FCP)和USB PD等快充标准。
高通QC是智能手机领域普及度最高的快充方案,目前已经进化到了QC4 ,它不再局限于“高压低电流”,开始支持5V/5.6A和9V/3A输出,其最大充电功率可达28W(理论值),并加入了对 USB PD 3.0(PPS)协议的支持,充电效率可提升约30%,充电更安全且速度更快。
联发科PE已经迭代更新到了PE5.0标准,但由于其近2年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所以我们最熟悉的快充方案还停留在PE2.0的时代(9V/2A或12V/2A)。实际上,联发科从PE3.0开始也引入了3V~6V/5A的“低压高电流”快充,最新PE5.0的握手协议更是迎合了国际最新快充标准USB PD3.0(PPS)。
对智能手机厂商而言,既然手机都搭载了高通或联发科旗下的SoC,那直接套用高通/联发科原生的快充技术就是最经济的选择。 但是,为了实现差异化竞争,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了快充技术的自研之路。
OPPO在2014年就推出了自研的VOOC闪充,开创了“低压高电流”(5V/4.5A或5V/4A)的先河,也是旗下高端手机主打的核心卖点。2018年,OPPO还为旗舰级的Find X和R17 Pro武装了“Super VOOC”超级闪充技术,可以实现10V/5A即50W的充电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