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有着“和平将军”之称的张治中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张治中病逝后,周总理回忆起他时,这样说道:“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周总理的这一番话,也正是这位“和平将军”一生的高度写照。
张治中
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外敌入侵,这大概便是乱世的模样了,而这也是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的常态。在那个被列强用枪炮打开国门的时期里,安徽省巢县出现了一个充满雄心壮志、忧国忧民的少年,他便是张治中。
张治中,字文白,其父是一名手工业者。6岁时,张治中被送进私塾读书,这一读就是十年。后来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来供其读书,张治中只能被迫退学。
退学之后,张治中怀里揣着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钱,满怀一腔热血,独自一人外出闯荡去了。张治中临行之前,家中老母特意让他咬口生姜喝口醋,意味着接受生活中不同的滋味,历尽磨难,才能成人立业。
外出闯荡的张治中确实尝到了生活的各种滋味,他四处打工,做过跑堂当过学徒,零散而微末的工作,让张治中饱尝辛酸,但也让他进一步认了解了困在牢笼之中的底层人民的困境。
20世纪的中国
张治中非常同情底层人民,但他也清楚此时仅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解救这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因此他坚持读书看报,以寻求解决之办法。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一运动深深地刺激了张治中,尤其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更使他醍醐灌顶、感受颇深。于是,张治中随即投身革命,加入到了反清反封建的阵营当中,在扬州参加了反清起义。
在这之后,张治中以孙中山先生为思想领导者,逐步向民主共和的方向靠拢。1912年,张治中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陆军第二预备学校。4年之后,他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
这一年,张治中26岁,心中怀着满腔的报国之志,四处为革命奔走,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脚步,加入了国民党积极参与党内建设。1917年,张治中来到了广州,跟着孙中山先生一起参加革命活动。
孙中山
1924年,充满转折的一年。
这一年黄埔军校成立,这一年孙中山先生为共御外敌,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这一年国共第一次正式合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治中与*、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去世,蒋介石的野心逐渐显现。很快,国民党内部便经历了一场政权大变迁,蒋介石在国民党取得了更多的实权,第一次国共合作随之破裂,无数共产党人、爱国青年惨遭毒手。
张治中是真诚地拥护,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的人,因而对蒋介石的做法非常不认同,并多次劝告蒋介石。
但奈何蒋介石根本不听劝告,甚至还变本加厉违背孙中山先生的意愿,公然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此时,日寇的炮火正向我国逼近,将重点放在日寇身上才是最正确的,鹬蚌相争,必定渔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