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随着国民党政治军事形势的急剧恶化,党内求和呼声日益高涨,结果导致了蒋介石的下野与李宗仁的上台。随后,国共两党最后一次走到谈判桌旁,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北平和谈。1949年2月,素有“和平将军”之称的张治中。在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的不断催促下从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任上回到南京,接受了国共和谈首席代表的重任,赴已经解放了的古都北平,以中共所提的八项条件为基础,与中共谈判国内和平。
和谈初期的意见交换与形势判断
1949年4月1日上午,张治中率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从南京 明故宫机场起飞,开始了北平和谈之旅。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就是张将军此时的真实心境。其实,张将军并不是一个 盲目乐观的人,对于此次北平之行的困难程度,张治中有着深刻认识。一个多月来, 通过对南京各派政治势力的摸底,张感到南京方面普遍抱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即所谓“划江而治”,亦即所谓“对等的和平”、“光荣的和平”的口号。
而张很清楚:蒋之同意“划江而治”,只是一个权宜之计,目的只在于赢得喘息机会,重 新整合力量,徐图反扑而已;桂系之同意“划江而治”,目的只在于联共压蒋,营造桂系主政的局面而已。李代总统甚至自我感觉良好地认为:“我想做到划江而治, 共产党总满足了吧?只要东南半壁得以保全,我们就有办法了。”
当晚6时,中共代表团公宴南京代表团。餐后,中共首席代表*、次席代表 林伯渠,邀南京政府首席代表张治中、次席代表邵力子漫谈。
谈话伊始,“周首席” 先声夺人,质问“张首席”在赴北平谈判之前,先赶赴溪口谒蒋,“完全是为了加 强蒋的地位,淆乱视听,且证明蒋仍有力量控制代表团”;“周首席”严正声明: “这种由蒋导演的假和平,我们是不能接受的!”“张首席”不想此事引起如此严重 的后果,当即反复辩称谒蒋既是出于礼貌问题,也是为了消除和平的暗礁。
然“张 首席”的解释,不但不能令“周首席”满意,反而引起极大反感。张见一而再、再 而三地辩解无效,亦不免动了感情。于是,张的溪口之行,成为北平和谈的一桩 “公案”,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双方的谈判气氛。
双方主要分歧:战犯问题,渡江问题
双方同意,和谈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个别交换意见;第二阶段,正式会谈。交换意见伊始,双方即遇到重大分歧,南京代表团(除邵力子外)拒绝接受 “惩办战犯”的条件。因为根据中共方面公布的战犯名单,不但已经“下野”的蒋 介石,被列为头号战犯;就是仍在台上的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等,亦赫然在列。
显然,就张治中的立场来说,惟这一条是不能接受。但是,中共代表团认为:李宗 仁既已公开宣布接受中共提出的八项原则为谈判基础,现在又拒绝接受惩办战犯问 题,这不是说并未接受八项原则为基础吗?
战犯问题之外,双方的分歧,集中在渡江问题上。“周首席”明确表示:“在和谈期间,人民解放军暂不过江,谈成后要渡江,谈不成也要渡江。”可是,从蒋氏到桂系,对北平和谈的最大期望,不外乎就是达成“划江而治”的局面。
张治中根据这一情况,提出了新的和谈策略,即在“划江而治”的问题上,不 再与中共方面作无谓的争执;但在“惩办战犯”的问题上,坚决表示:“我们绝不 能签字。一则南京李、何不会同意;二则我们上午签了字,也许下午就出事了;三 则签了字,我们如何回得南京去?只好留在北平了。”同时,“张首席”再给溪口蒋先生去信,痛陈利害,劝蒋“毅然放下一切”,否则,“仍听信拥护领袖失败者之言,留居国内,再起再战,则非至本党彻底消灭,钧座亦彻底失败不止。”
“张首席”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得到中共方面的体谅,却未得南京方面的 响应。
4月8日,在北平香山,中共领袖*约见张治中,同意不在和平条款中对 战犯列名,改编国民党军队的时间可以放宽,联合政府成立前南京政府可维持现状, 解放军渡江可在协定签字后或经过若干时日后进行,等等。
4月12日,何应钦致电张治中,转达南京和谈指导委员会决议:“渡江问题应严加拒绝。”因此,“张首席” 意识到中共虽在战犯问题上作出了重大让步,但只要南京方面在拒绝中共渡江问题 上仍抱有幻想,则北平和谈成功的可能性,则不复存在。
4月13日晨,*将《国内和平协定草案》送到张手上。张回忆:“当时我一 口气把它看完之后,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全篇充满了降书和罪状的语气;第二个感觉 是‘完了!和是不可能的!’”并说:“我事前也明知这次和谈成功的可能性太小, 但是由于自己主观上对和平的痴心梦想所驱使,仍然期望‘奇迹’会出现。现在是 完了,在我当时尚且认为‘苛刻’些的条款,在国民党反动派又岂有接受的可能?”
至此,张认为自己所能做的事情,无非是从文字、语句等方面,对协定草案作技术 性处理,使“词句力求和缓,避免刺眼的词句”,求得南京方面或者能够接受。
南京代表团回到住处,就是否接受《国内和平协定》问题,形成了最后意见, 认为尽管条件过高些,但如果能了然于“败战求和”的道理,以国家元气、人民生命财产为重,那么,就只有毅然接受。
和谈破裂
16日,黄绍竑代表和屈武顾问返回南京汇报, 劝告李宗仁、何应钦接受。20日深夜,南京方面发来长篇复电,对《国内和平协定》 各项条款大加斥责,表示“极盼能即日成立临时停战协定,借以表示双方谋取真正和平之决心与诚意”。
21日上午9时,张治中把南京复电抄送中共方面,请他们再加 考虑。中共方面的答复是:解放军已按预定计划,于20日深夜在安徽荻港段强渡长 江成功;人民解放军正遵照*、朱德发布的《向全国进军命令》,在西起湖口、 东至江阴间长达500公里的长江段,全线发起渡江战役。
至此,北平和谈正式宣告破 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