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没有人敢理直气壮地说从来没有买过盗版书吧。如果你从来没买过书,我只能对你表现无语的佩服,并默默承认,你确实没有买过盗版书。如果你买过盗版书,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谁还没有点过穷日子的时候想吃点精神大餐的过去啊。我当年读的《平凡的世界》就是盗版的,但当时以为自己买的是正版,看着里面那么多的错别字,还产生过向出版社写信反映的冲动。后来读《废都》也以为是盗版的,因为一到关键时刻就会出现几个口字框,后面一个括号,写着此处省略多少字。当时还琢磨,怎么总在关键时刻省略呢?是不是盗版啊,于是四处去正版读,可是找了几个版本均是如此。后来才知道,只有在《十月》连载的时候没有删减,正式出版的都是删减过的。既然如此,此书也难逃当年被禁的命运。
该如何分辨盗版书呢?如果你是资深读者,读的书多了,就算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对于盗版还是会有几分感觉的。不过目前的盗版技术也是日趋高超,在用纸和印刷上几近正版,错别字也是极少,称得上是“高仿”。
先来说用纸,现在的盗版书在用纸上已经与正版无异,至于原因,个人觉得,不是盗版书的用纸多么好,而是有些正版书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了一些木浆纯度不高或是克数较低的纸。当然,这是个别现象,也是多受成本制约,所以,在盗版书的分辨上,通过用纸已经很难做出明确判断了。不过,纸较薄,阅读时背面的纸迹清晰可见,手摸上去粗糙不平,多半是盗版书。这类情况多是出现在“某某某全集”或是把某位知名作者的作品合成一本大部头著作时,比如南派三叔的作品或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再来说印刷。正版书与盗版书的印刷上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主要是用的墨的好坏上,好的墨是经过环保检验的,经过调配,印刷出来后字迹清晰,味道较轻,差的墨则相反,字迹模糊,味道重,刺鼻。尤其是彩色书籍上,盗版书深浅不一的情况较为严重,正版则色彩鲜明,无较大色差。
至于内文中的文字错误,盗版商们也是蛮拼的,错别字已极少出现。如果你发现了某处错误,找来正版书一对照,可能正版书的此处也是错的。这是出版社应该自己检讨的地方。
除了上述几个较为直观的分辨方式之外,作为业内人士,介绍几种逼格较高的分辨方式:
一是看版权页。我们行业有句玩笑话:自从进了出版业,看书只看版权页。因为版权页就相当于一本书的身份证,要里面可以了解到这本书的所有信息,如果版权信息不完整,不规范,或是不准确,一定是盗版无疑。至于怎么识别,较为复杂,需要另开一文来说。教大家一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来至少三本书翻开版权页放在一起。看一看是不是包含的信息都是一致的,比如CIP数据,作者,编辑,印刷厂,印刷版次,印刷时间,书号,定价,等等。如果有一本与其他两本不一致,则可能是盗版书。
二是看这本书的书号。书号就相当于一本书的身份证号一样,是唯一的,每本书拥有唯一的一个书号,绝对不可能出现两本书相同书号的情况。书号的开头“978”是国际标准书号的开头,接下来的“7”,代表中国,接下来则是各个出版社的数字代号,由出版总署进行分配。所以国内出版的所有的书号都应该是“ISBN978-7”开头的,如果不是,则必是盗版书。
最后一点,每本书的封底的右下角位置都有一个条形码,这个条码很重要,与书号一样,也是唯一的。图书在销售过程中,书店入库销售之前都是需要扫码的。大家也可以利用手机可以通过扫描这个条码来分辨此书的真假。手机微信里“扫一扫”的功能即可做到。这也算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提供给我们的便利之处了。
上述方式如能娴熟运用,绝对可以帮助你在读友中炫耀一番,以显示你的资深与专业。(不信可以找个啥也不懂的去试试。)
==========
微博 @林涛乱翻书
*阅读改变生活(reading_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