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丝绸之路好像只不过陆海两条长长的路线,极是简洁。但如果将地形图作为背景,却能看出这两条道路实际可划分出多个路段。不同的自然地貌,不同的人文环境,让这一路风光变幻。正因如此,虽然近年来国内丝路主题展览一再举办,但却并未穷尽丝路的美和内涵,仍给后来者留下了创造惊艳的空间。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正在举办的“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汇聚七十余件(组)珍贵文物,聚焦于陆上丝路天山廊道一段,试图沿着时光“恳求”自然留下的前世羁绊,窥视那天山脚下来往面孔内心的执着。
通天洞打制石核 旧石器
金饰 公元前1500年
翼兽铜环 战国
行人不断 无问东西
谈起丝绸之路,一般会想到张骞,想到汉武帝。这种联想的底色,来自史料的写作立场。站在汉武帝与西汉朝廷的角度,或许通西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新发现的战略通道。但对往来于这条道路上的人们来说,它是几代人再三行走的熟悉商道。往日的商旅或有“片言”却难留“只字”,但上千年的反复踏出的足迹,总能在天山脚下这必经之路上留下些什么。
早在4.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西方人群走出了一条东来的路,并在新疆的通天洞停留。2016年-2017年,新疆地区和北大的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通天洞遗址发现了种类丰富的旧石器遗存。若非专业人士,可能几乎无法辨认展厅中这些旧石器打制石器与普通石头的区别,但这些打制石器却代表着世界文明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勒瓦娄瓦-莫斯特文化。这一支考古学文化原主要分布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蒙古地区。通天洞的发现,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新疆地区已经是亚欧大陆人群扩散的重要据点。
除旧石器时代之外,通天洞遗址还有铜石并用时代(距今5000-3500年左右)、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连续地层堆积,其中铜石并用时代地层发现的炭化小麦暗示了小麦传播通道的存在,而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地层中的陶片则与欧亚草原青铜时代多个文化接近,这些情况印证了4.5万年开始的人群迁徙、扩散与交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源远流长。
展览中有一件出土于吐鲁番地区的金器灿烂夺目。这件年代相当于商代早期的金器,以西方流行的捶揲技法打造出草原动物的纹样,将东西衔接的证据引向更晚近的历史。至春秋战国时期,东西文化交融的证物便日趋增多,且来自不同的源头。盘曲的青铜翼兽和玛瑙串饰来自西亚,单膝下跪的青铜武士则形貌希腊——西来、北来的人群一路向东在这里驻足,却不知是否怀着对更远东方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