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激光雕刻工艺并不是近几年才研发出来的,早在1960年左右,科学家们就研发出了以激光为主要原理的放大尺,通过激光的雕刻工艺来实现图像和文字的临摹复刻。
由于激光的精确度要远远高于人眼,由它来复制出的成品相似度也极高,而且这种放大尺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而且操作容易,只需要用脚踩按就可以,因此这种放大尺也被广泛的用于各种行业。
而时至今日,经过了漫长的研究和进阶过程,激光技术已经得到了质的飞跃,不仅能够实现大型图案以及立体物质的复刻还能进行大量文字和图画的储存和处理。
五环破冰场面是如何实现的其实寻常的激光雕刻工艺并不是很难,但是冬奥会开幕式场景的实现却与普通雕刻完全不一样,其难点有二,一是黄河的流动,这种动态的模拟要比静物模拟难上好几倍。
二是如果想要在大型冰立方上面,完美的展现冬奥会的历史以及各项冰上运动,就要将动态画面中的人物和运动趋势与激光机的数据相对应,而在历史展示和运动展示的过程中需要涵盖数万种不同的动作和姿态,需要的数据也十分繁杂,那么这两项难如登天的项目,中国科学家们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首先就是黄河之水,为了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导演在渲染黄河水时特地选用了水墨画的风格,他们先在电脑上设置出相应的水纹特征并建设配套的模型,在形成初步图画之后,利用三维动画技术进行转化,把动画的每一帧对应为激光机的每一个点位,从而提取出对应的数据。
不过这一过程也并非易事,不仅需要相应的机器提前学习水墨画的工艺和技艺特点,还需要精准提炼水流的特征并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模型,光是这一步就耗费了数月,更别说接下来的点位对应了。
而且后面的历届冬奥会历史展示和冰上运动的展示更是难上加难,所有的人形和运动轨迹都必须找到准确的数据,而且光是画面数目就高达几万个,需要转化的数字信息更是多到不敢想象,其工程的浩大令人瞠目。
接下来,冰球穿过五环,破冰而出,水与冰的相互转化是运用了全方位的数字装置和24道激光刻刀才展现出来。不过仅凭这些想要完美地展现这些画面,光是激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鸟巢地屏进行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