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莲塘浮生——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273)
(微信读书上有机器人朗读的本书音频,欢迎收听)
【逢周初连续三天发布】
二七三,结婚如何择日?
话说1933年7月的一个下午,福州道南小学(今鼓楼区第三中心小学)一年级的级任老师(现在叫班主任)吴雅茹到学生林庆平家里做家访。
这一访,把友玲跟天尺这两个本来不相*少男少女给联系了起来。
其中的逻辑线是这样的——
吴雅茹的学生林庆平是吉庇巷人为有肉绒店老板林方正的长子。
吴雅茹已故的丈夫林皓民是林方正本族的家叔(叔叔)。
林方正夫妇当即就赠送给家婶吴雅茹自家肉绒店生产的肉绒、猪油渣、猪油等,命店里学艺(打工)的童工天尺帮着拎到吴雅茹在灵响的家。
次日,吴雅茹命女儿友玲早晨上学时,顺路给“依正哥”(按家族辈分,林方正是友玲的哥)带去回礼,一包建瓯吉阳白莲。
13岁的友玲在省立福州中学(今福州一中)读初一,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人为有肉绒店。
那友玲,不愿意直接去跟“依正哥”“依正嫂”推推让让,就叫头天跟着母亲送东西来家里的肉绒店童工“纳闷瓜”转交。
这时候,友玲还不知道“纳闷瓜”的名字。
“纳闷瓜”是她自己暗地里给那个童工起的名儿。
可是“纳闷瓜”天尺利用帮助转交莲子的机会,追问到了友玲的名字。
在两个少年人的互动中,天尺胜出第一局。
友玲突然发现,她原先想当然把“纳闷瓜”“默认为”文盲,没想到人家不是文盲。
他听说自己名叫“友玲”时,居然追问到:“哦,是侧玉爿加蜀隻‘时令’其‘令’字?固是侧玉爿加双木林?”是斜玉旁加一个“时令”的“令”字?还是斜玉旁加双木林?
他连“侧玉爿(斜玉旁)”都知道也。
原来他是识字的。
几个月之后,友玲发现,“纳闷瓜”不仅识字,其实本事很大呢。
吴雅茹的那次家访,把自己家和林方正家两家人的亲戚关系激活了。
两家人因那次家访而开始“行”起来了。
行,福州话读音是giang,意思是走、走动。
走,在福州话里的意思是逃、跑。
亲戚一定要“行(走动)”起来才会亲。
尤其是两家差着一个辈分的6个孩子。
吴雅茹跟林方正夫妇有两层关系。
一层,本族家婶(婶婶)与侄子、侄媳妇的关系;另一层,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我前面说过,林方正的长子林庆平是个学霸,他的老师与他家长之间的互动一直都是很愉快的。
两个家庭,各家3个孩子。
巧的是,老大都是女儿,老二老三都是儿子。
两家的孩子里,林方正的女儿大妹(户口簿上名字是“秀玉”)年龄最大,
她生于1918年,比雅茹的女儿友玲大两岁。
哦,她可不是6个孩子里面的大姐姐哦。
按辈分,她是友玲的侄女,她得管友玲叫“姑”,管友玲的两个弟弟叫“家叔”。
同理,大妹自己的两个弟弟也得这么来。
他们姐弟仨都得管友玲叫“姑”,管友玲的两个弟弟叫“家叔”。
这是理论上的。
实际上没有这样叫。
林方正的3个孩子,对吴雅茹的3个孩子都是直呼其名。
友玲是“依玲”、弟弟方深是“依深”、方用是“依用”。
这是吴雅茹的主意。
1918年生的大妹(林秀玉),到1933年这年已经15岁。
年初的时候,父亲林方正委托媒人给她讲定了一门亲事,男方是南后街裱褙店老板的次子,裱褙手艺人,25岁,比大妹大了10岁。
那时候很多男人都娶比自己小10岁以上的女孩子为妻。
这是因为,除了有钱人家,一般普通人家,男子太年轻的时候,还啥都没有。用现在的话说,没房没车你结什么婚?
林方正看中了小伙子的手艺。
林方正自己是手艺人,原先是聚春园的厨师,后来自己出来创业开肉绒店,生产肉绒、猪油渣、猪油、猪肉皮等,打下了自己的家业。
他觉得手艺人凭本事吃饭,怎么着都不会“饿顿”。饿顿=挨饿。
所以他找媒人给他女儿讲亲(说媒)时,就嘱咐媒人,只在手艺人里面找。
裱褙业在1930年代还比较兴盛。
那时候,虽然钢笔、铅笔已经*进中国多年,但中国传统书法也就是写毛笔字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当时社会上人们以写钢笔字为时尚,为新潮,为进步,而写毛笔字的就是老古董、清朝遗老遗少。
不过有识之士仍然坚守着传统。
比如鲁迅,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一生都坚持用毛笔写稿。
鲁迅的书法很有品位,蕴藉内敛,含蓄饱满。
(上图:鲁迅书赠许寿裳《无题》诗。)
中国教育界为保存书法艺术也功不可没。
虽然毛笔字渐渐退出了实用领域,但全国的中小学还是坚持把写毛笔字列入课程。
虽然课时减少,每周只有两三节书法课,可是,家庭作业天天都有毛笔字作业。
学生每天都要写一张“大仿”,每张20个字。大仿就是大字。
本书作者程老汉1957年生,小学一直到三年级都有毛笔课。
三年级以后是大革命,什么课都不用上了,但毛笔课还有。
嘿嘿嘿,不是原先那种课堂里的毛笔课,是课堂外的毛笔课。
红小兵们直接拿了毛笔写大字文章贴满校园。
红小兵是年龄小的红卫兵。
大纸、墨汁,全都从学校老师那里领。
那时候的我,大字文章都是抄报纸上的小评论和诗歌。
三年级的小学生不懂大革命要怎么闹,只会抄报纸。
有一首诗我至今还朗朗上口:
邓X吴X廖XX,
三姓原来是一家。
三家村是三害村,
《燕山夜话》是大黑话。
当然,那不是正规的书法训练。
所以呢,程老汉会写毛笔字,但不算会书法。
可是,此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还真是书法教育。
所以,文化人多多少少都会一点书法。
就连军阀武夫,许多人也都写一手好字。
书法作品,还成为社交工具。
你向一个官员“求墨宝”,既是赞他书法好,也是向他行贿的最佳理由。须知,“求墨宝”的“求”字,可不是白拿的意思。
写字的人,可以将自己的书法作品作为礼物送给朋友。
像鲁迅那样,用大字抄写一首自己的诗送给朋友,对朋友来说,那真是如获至宝啊。
所以呢,那时候裱褙店的生意还是蛮好的。
福州南后街,六七百米的路,好几家裱褙店呢。
那时候,福州南后街就相当于北京的琉璃厂。笔墨砚庄、文房四宝、刻版印书、书画裱褙等商肆密集于此。
(上图:福州三坊七巷裱褙店雕塑。)
年初讲定亲事之后,看命先生为林方正女儿大妹选择的吉日是当年(1933年)农历十二月。
结婚如何择日?
看女方的生辰八字。
以女方的生辰八字为准,选择女方的大利月,再参考男方的生辰八字,只要男方的生辰八字跟女方的大利月日期不犯冲就能大吉大利。
大利月就是行嫁月。
大利月怎么看?
看女方生肖。
每个生肖在一年之中有两个大利月和两个小利月,其余都是不利月。
男子娶亲要选女方的大利月,实在没办法才选小利月。
大妹生于1918年,戊午年,属马,农历六月、十二月是她的“大利月”。
但六月是大热天,很少人在大热天办婚事的。
结婚酒席都不好办,食物容易变质嘛。
而且还容易捂痱子。
具体到林方正的女儿大妹,年初才讲定亲事,六月份才半年就结婚也太仓促了,所以定在年底的十二月。
大妹出嫁前,有一件事难住了她。
没想到,天尺给她帮了忙。
这让大妹的姑姑、比大妹小两岁的初中生林友玲对天尺简直佩服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