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奶制品成了日常食品。尤其是酸奶,又因为“益生菌”和独特的风味口感而备受欢迎。
当一种食品流行起来,就必然会出现为特定人群打造的“细分产品”。儿童,无疑是最具市场号召力了的“细分人群”。儿童酸奶,自然也就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
据说中国市场上的“儿童酸奶”至少有二十多种。这些“专门为儿童设计的”酸奶,有什么特别之处?儿童,真的需要喝“儿童酸奶”吗?
下面是“儿童酸奶”的几条特征:
1、 针对儿童的包装设计
包装是加工食品最重要的卖点之一。对于儿童食品,它的重要性甚至可能超过了产品本身。儿童酸奶的包装,往往是儿童喜欢的卡通人物,吸引爱屋及乌的孩子们。除此之外,小一些的净含量,或许算是针对“儿童”的设计。
2、 风味
包装设计吸引了儿童的目光,还必须在风味口感上吸引儿童的味蕾。很少有儿童酸奶是原味的,通常都是“风味发酵乳”。而糖,自然是最关键的“风味成分”。
3、 方便
儿童食品往往需要更为方便,而很多父母又担心孩子“吃凉的伤胃”,于是常温酸奶成了儿童酸奶的主流。比如这样的酸奶:
看看其配料表和营养标签,含糖量12%,在加上香精调味,三种增稠剂改善口感,从而得到了儿童喜欢的风味和口感。
至于“巴氏*菌热处理”,其实就是把包括乳酸菌在内的细菌都*光了,所以配料表里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杆菌”其实已经不存在。而“酸奶”的卖点却又是“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堪称左右互搏。
为了推销“常温酸奶”的概念,还有商家想出了如下的理由:
把“常温酸奶”称为“恒温酸奶”就很奇葩——与“常温”相对的是“低温”或者“高温”,而与“恒温”相对的是“变温”。“恒温酸奶”听起来少见、高档一些,但难道存在“变温酸奶”吗?且不说“三岁内儿童”是不是真的“对冷藏酸奶无法消化和吸收”,而“儿童酸奶”中的“儿童”理解成“婴幼儿及幼童”和“三岁内儿童”,也算偷换概念了。
4、 营养添加
如果说,儿童酸奶(其他各种“儿童食品”也大抵如此)的包装是为了吸引孩子的眼球,风味和口感是为了吸引孩子的味蕾,那么“营养添加”就是为了获得父母的“放行”。毕竟,在“说服孩子”之外,还需要“说服家长”才能够成功地卖才能出去。
为了追求“差异化”,很多儿童酸奶也会加一点“营养强化成分”,比如上面这款儿童酸奶中的维生素D和菊粉。每百毫升1.6克的菊粉只能说聊胜于无,也就只有维生素D算是真正“强化”的营养成分。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也是饮食中比较容易缺乏的营养成分。许多人依靠晒太阳来合成维生素D,不过在一些地区、一些人群中,这种途径并不总能实现。所以,强化维生素D,可以算是有价值的操作。
除此之外,还有的“儿童酸奶”添加DHA、益生元、钙、铁、锌等营养成分中的一些种类。这些营养成分是人体需要、很多人的食谱中也可能不足的营养成分。在食品中强化一些也没有什么不好,不过对一个孩子来说,这只是一种“可选”的方式——他也可以从常规饮食中摄入,也可以从其他饮食中“强化”。
从“儿童酸奶”的这4条特征来看看,前3条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有第4条有些价值但并非必需,也未必有多大必要。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喜欢喝酸奶,作为多样化食谱的一部分也完全没有问题,不过并不需要专门的“儿童酸奶”——不管是什么酸奶,儿童都可以喝,选择的标准是蛋白含量高、含糖量低。至于那些添加的“营养成分”,有了没啥不好,没有也没啥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