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新能源汽车赛道异常火热,大有代替房地产成为经济支柱产业的势头。一时间各个行业的人都纷纷涌入,而人们为了快速搞清楚行业的特性,往往不会走的太深,大多是找一个可参考的领域,在已经发生过的市场变革中截取一段,作为对新的行业的比对判断。
被拿来跟新能源行业做参考最多的,就是刚刚过去的一波智能手机浪潮。在这个比对过程中,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替代的故事,也逐渐成为了智能汽车行业中的主流叙事,在这个叙事中,传统车企成了诺基亚,而新能源企业则具备称为苹果的潜质。
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已经发生的事情去衡量即将发生的事情,虽然不至于像刻舟求剑或守株待兔,但面对不可预测的未知,除了少数天才的先知之外,留给大多数人可以用作判断的,也只能是历史的经验了。
不过只要探索的稍微深入一点,就会发现,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差异大到如果用智能手机的历史来类比智能汽车的话,就像是用星座来衡量人的性格一样。即便是偶尔预测正确,也并不是因为它们的相似性,而是作为商业社会,或者作为消费产品它们所具备的普遍特性。
当然,人们不会蠢到说智能汽车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是一样的,大多数人都是将智能汽车替代传统汽车和智能手机替代传统功能手机这两个过程进行比对,认为其中具有很大的产品升级、市场发展以及最终结局的相似性。
但如果仅仅是因为其二者都是打着智能的旗号,对不智能进行淘汰的话,那么这个比对的过程就非常之草率。就算是可以这样比,虽然在中文环境中都叫做智能,但智能手机的英文被称为smart phone,而智能汽车被称intelligent vehicles,很显然,从期待的角度来说,智能手机不过是聪明一点,而智能汽车才被寄予厚望。
当然了,如果通过命名来否定二者的相似性,就如同肯定二者的共同点一样的草率。让二者发展完全不同的核心,是在于产品本质的变化。
对事物本质的分析,往往要考察其历史进程。但我们也不用推到过于遥远的历史长河里,比如分析智能手机就要考察鸡毛信,分析智能汽车要考察游牧民族,但至少要锚定几个关键的节点,用一种更全面的方式去寻找变化之中的动力以及动力背后的本源。
将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以功能机作为轴心,向前和向后扩展开,能看到“寻呼机——功能手机——智能手机”这样一个发展进路。我们要做的就是以通讯工具的视角,去考察这三者的差异,并寻找到发展的关键。
寻呼机作为通讯工具,是异步的,即通讯双方无法同时开展沟通,在此基础上信息流动是单向的,即在一个时间段内,信息是从一端流向另一端,以及沟通的方式是有中介进行转述的点对点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