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艺术
京剧脸谱的发展和中国戏曲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大约在上世界十三世纪的元杂剧的表演中,已经出现了丑角脸谱,大概脸谱样式比较简单,只在面部出现一大块白色。净角脸谱句史料记载还要出现的更早,大概时期在南北朝和隋唐的乐舞节目中就已经有了,可以称当时的脸谱表演为“假面歌舞”,这种戴面具的表演可以成为脸谱的鼻祖。根据史料记载,最早的脸谱出现在北齐兰陵王长恭,因其才武面美,经常带着面具上阵*敌,在金镛城下击败周师,勇冠三军,齐军士气大振,所以用歌舞的形式表达他的英勇*敌,这首乐舞叫做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还有很多的地方仍然有戴面具表演的艺术形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贵州地区,这也应该称得上,中国京剧脸谱的传承和活化石了。
随着表演形式的丰富,带脸谱表演有很大的局限性,越来越不利于演员的面部表演,所以,人们就用粉墨,锅烟子,油彩直接在脸上勾画,这样慢慢的现代脸谱就形成了,当时的演出基本都是在露天演出,在演出时,离舞台较远的观众很难看清楚演员的面部表情,勾画上脸谱之后便可一目了然。为了适应露天演出,和形成脸部表情的鲜明对比,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色彩对比强烈的颜色,这种表现方式简单粗暴,更能简单的诠释出演员的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的肌肉轮廓,比如浓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叉等等。
脸谱艺术
到了十九世纪初,京剧慢慢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表演风格和表演方法后,脸谱也吸收了国内各种地方曲艺的表现形式,经过几代人的不断的探索和钻研,创新改革,图案和色彩越来越丰富,各种人物也区分的越来越鲜明,并且穿造出了很多的历史和神话人物,脸谱到现在也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化妆程式和固定的人物脸谱表现,也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
样式一:颖考權《伐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