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首先对各牛录进行统一调整,大体上平均了人数,之后又在牛录厄真之下增设两名骁骑校(又称“分得拔什库”或“代子”)。又将每个牛录一分为四,作为“达旦(嘎山、村庄)”,每达旦设章京一名、嘎山拔库什一名,负
责管理经营各方具体事宜(如生产生活、军事、行政、教育、司法等)。牛录制至此已发展为军民合一的系统,重新焕发生机,走向完全成熟阶段。
之后,努尔哈赤将原来的“四旗”称为“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又新建“镶黄旗”、 “镶蓝旗”、“镶白旗”、 “镶红旗”,“八旗”编制始现。
也就是说,四“正旗”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而四“镶旗”皆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必须指出,正黄旗与镶黄旗、正白旗同为“上三旗”,皆由皇帝亲自统领,军兵也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要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正黄旗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 正黄旗
镶黄旗清末时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总人口13万人。镶黄旗中多为清皇室成员。如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哲悯皇贵妃,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朝廷高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
▲ 镶黄旗
▲ 正、镶黄旗甲胄
顺治之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顺治初年,多尔衮将其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多尔衮病逝后,顺治即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清末正白旗辖86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总人口约13万人。曹雪芹和清末代皇后婉容(达斡尔族)都是正白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