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代开元年间,有一位老药农,养了一只小猴子。这只猴子机灵可爱,老药农经常带着它上山采药。有一次,小猴不慎从悬崖上摔下来,跌断了小腿骨。老药农用草药为它治伤,不见好转。夜里,小猴躺在草窝里疼得哇哇直叫,恰巧被路过此地的一只老猴发现。老猴窥视周围见没有什么动静,便从窗子爬进草窝里,查看了小猴受伤的小腿后,低低地叫了几声就走了。过了一会儿,老猴嘴里叼着一些草药又进草窝里,将那草药的块根嚼烂敷在小猴腿伤处后,便悄悄离去。
几天后,小猴的腿伤竟奇迹般地痊愈了,又活蹦乱跳起来。老药农十分高兴。他仔细观察小猴窝里的草药,只见其根粗壮扭曲,略似猴形,再尝尝味道,辛辣如姜,便给它取名“猴姜”。此后,老药农经常采挖“猴姜”为乡亲们治疗骨伤,证实此药对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确有奇效。
不久,唐玄宗李隆基因荡秋千,不慎跌伤腰脊骨,痛楚异常,经御医多方诊治,均未见效。无奈之下便下令张贴皇榜寻求良医。老药农闻讯前去揭了皇榜,用“猴姜”治愈了唐玄宗的腰伤。玄宗大喜,问明此药的来历,认为它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疗效甚佳,“猴姜”一名过于不雅,遂赐名“骨碎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在中医药上的造诣有着西药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对此,健力多特邀广州中药大学执业中药师带大家来探究这个名叫骨碎补的奥秘。
陈志维 执业中药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