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如同罗马神话里的“双面神”雅努斯,它有两幅面孔,一副回望过去,一副注视未来。回望过去的起点,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30万军民参与。其中就包括新中国第一次军事盛典——150分钟的阅兵式。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等*在天安门城楼观礼阅兵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任阅兵司令员乘车检阅部队,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 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19248人第一次联合受阅。
查阅史料——这次阅兵,受阅部队的阅兵训练不足一个月。 为防备敌机突然来袭,空军受阅飞机有4架携弹飞行; 由于飞机数量不够,第一梯队9架战斗机绕飞第二圈成第四梯队。 这是此后国庆阅兵绝无仅有的。 “骑兵”、“高射炮”,这些颇具年代感的军事词汇是那时阅兵的主力,而山炮部队甚至是用骡马拖拽。
从背景上看,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中国大陆还有不少地方没有解放。 当天,蒋介石就在广州。 人民解放军作战部队正向大西南云贵川方向移动。 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开国大典的*,心里还在琢磨着解放大西南的作战计划。 就是这么一支仍处在战争状态的武装,在开国大典前夕,制定了《阅兵典礼》方案,奠定新中国阅兵式的基本框架。
1984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欢庆共和国建国35周年的盛大庆典,改革开放使中国大地迸发出了勃勃生机,人们终于在1959年之后再一次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了震撼人心的阅兵式。检阅进行曲旋律响起后,中央军委主席*乘坐红旗牌黑色敞篷轿车在阅兵总指挥秦基伟的陪同下开始检阅部队,*第一次喊出了“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的口号。在这次大阅兵中,受阅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全部28种武器中有19种是新装备,有的装备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参加阅兵,更是震撼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