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硕英做五色糯米饭已有40多年,徒弟超百人
看“非遗”手艺的五色糯米饭如何制成
黄硕英(左)用枫叶制成染色汁。记者 邓色迎 摄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邓色迎
核心提示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人民寄语幸福、和谐、如意的象征。从小在南宁市武鸣区长大的黄硕英,是《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制作五色糯米饭已经有40多年了。她制作的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晶莹剔透,味道清香可口。
千年历史
五色糯米饭起源于宋代
南宁市武鸣区文化馆馆长余鸣燕介绍,壮族五色糯米饭,又称“五色饭”、“乌饭”,在武鸣、宾阳、隆安、马山、上林、邕宁等地颇流行。据历史文献考究,五色糯米饭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壮族五色糯米饭既是传统美食,也是壮族传统祭祀供品。壮族五色糯米饭,是古代壮族人民对“五方”、“五色”、“五行”的图腾观念的崇拜和信仰,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阴、阳、五行的意蕴。
原材料。记者 邓色迎 摄
名声在外
很多人向她讨教五色糯米饭制法
黄硕英是壮族人,从小就看奶奶和外婆制作五色糯米饭,不到20岁就开始自己制作五色糯米饭,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
武鸣区文化馆非遗部的潘福荣和非遗项目申报人张美基介绍,2003年,黄硕英荣获武鸣“三月三”歌圩风味小吃比赛一等奖以来,多次参加武鸣“三月三”歌圩风味小吃比赛和非遗特色美食比赛等活动均获奖。在区市非遗活动中,她展示出特有的民族传统技艺特征及内容价值,赢得了众多专家评委和广大群众及美食家的高度赞誉。2010年5月,她成为《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传承五色糯米饭的制作,黄硕英经常把制作五色糯米饭的传统方法教给邻居、亲朋。她曾收徒弟20多人,许多群众慕名跟她“拜师学艺”。甚至有些群众还请她到家里手把手传授技艺。她“非正式”收的学徒,已超百人。武鸣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得到了有效地传承和发展。
蒸好的五色糯米饭。记者 邓色迎 摄
天然染料
每种“染料“的食疗功效各不同
4月12日、13日,黄硕英开始为三月三制作五色糯米饭。据她介绍,壮族民间制作五色糯米饭分5种颜色:黑色染料是枫树叶(又称乌饭叶),红色染料多用红兰草(也有人用大红叶、什锦叶),黄色染料系黄姜、黄花或栀子,紫色用紫兰藤。这些“颜色”,都是用原生态植物原料和传统的手工技艺制成。
实际上,各种植物原料都有不同的功效作用:枫树叶祛风除湿、消炎止痛、清热解毒;黄姜利胆、抗菌、降脂;黄花草清热利胆、舒筋活络、利肠利尿、补血止喘;红兰草生血行血;紫兰藤祛痘生肌。
注意事项
黄硕英介绍,制作五色糯米饭的糯米,多用壮乡云香糯米。浸泡染色好的糯米不能混杂,用筛箕分装滤水半干待装笼蒸煮。
必须用木质专用蒸笼,染色后的糯米装笼,最上层为紫色(或粉红色),中上层位白色,最中间为黄色,中下层为红色,最底层黑色。
用锥形生铁锅和柴火灶蒸煮,柴火热度均匀适中。
植物染汁忌粘油、蒸煮铁锅忌粘油。
黑色糯米饭
制作时要遵循传统工序
五色糯米饭中,属“黑色”的制作过程最复杂,难度系数最高。想要蒸出黑亮的黑色糯米饭,需遵循传统工序。
选料:枫树叶选用和采摘季节时间性要求都很高,仅在农历三月三前后一个月左右为佳,选用深绿色叶面光滑无毛且枝梢顶没有红叶的枫叶。
制作:在三月三前把枫树叶清洗后捣烂,加清水浸泡一天一夜制成黑色汁液。也可以将捣烂的枫叶以50℃左右的温度进行水煮。水煮时不要煮开,温度太高上色不好看。
煮饭:煮出汁液后,将糯米浸入汁液10个小时左右,染色成黑亮色糯米。蒸熟时,中途可加水,既可避免水干烧糊,又可增加饭的湿度和松软度。一般1笼18斤米,蒸煮约4个小时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