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年代正是香港电影鼎盛的年代。对于没有真正用过传呼机的 Z 世代用户来说,他们对传呼机的印象可能大多来源于香港电影。这台早期连接人与人的「远古」设备在大陆叫寻呼机,在台湾叫呼叫机,在香港就叫传呼机、BP 机、BB 机。
在 90 年代的中国,「有事您呼我!」是一句常被人说起的话。那时候最流行的广告语就是摩托罗拉的「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
而在世界各地,它的存在甚至像今天的「扩列」、「养火」一样,诞生了特有的「黑话」语言。在 90 年代的美国,青少年就用 90*401773 作为「回家(go home)」一词的表达用法。
当然,随着智能机的发展,传呼机也慢慢的被大众所淘汰。中国的传呼机在 2002 年的 2500 万用户,到 2005 年 9 月底就只剩下了 109.7 万。用户数量在 2000 年初有雪崩式的下滑,但却没有直接消失在历史的舞台,而是成为了特定领域的实用工具。
英国《卫报》就在一篇 2017 年的文章中写道「我们中的一些人仍在使用寻呼机。」
传呼机没有被彻底抛弃的原因是它非常可靠。传呼机不像手机一样使用移动网络,所以如果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导致手机网络瘫痪,寻呼机仍然可以工作。
想象一下,爱范儿编辑在几万人的会展里参加活动,现场的网络几乎彻底崩溃。这时候如果编辑带上了传呼机,那么消息依旧可以准时传递出来,依然能够占据先机。至少在运营商的支援车赶到之前,传呼机可以让你和外界保持联系。
除此之外,传呼机电池的续航时间更长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亮点。当然,在现在还在使用传呼机的人看来,传呼机的优势并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社会行为上。应急响应人员 Liam Lehane 就表示传呼机真的非常适合用于发布信息,因为你不会以为它是无关重要的东西。
当人们收到寻呼机信息时,人们往往会注意到它。因为它不只是一个普通的电话或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