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轮房地产带来的发展红利已经进入尾声,线缆行业下一轮发展的动力在哪里?这是很多线缆企业的疑问。青岛汉缆股份董事长张立刚的答案是“双碳”。
“‘30’、‘60’目标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发展规划,也是所有能为这个战略服务企业的一次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张立刚说,这是一个距离2060年实现碳中和还有近40年的超长赛道,“只要能参与到这发展过程当中的企业,都面临一个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
青岛汉缆厂区
在碳中和政策引导下,清洁能源继续快速发展,新能源光伏、风电、储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市场前景,而绿色能源的发展带动了线缆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行业的技术竞争力。
2021年,汉缆在青岛即墨区海底电缆二期工程开建,汉缆已经成为海上风电所需海底电缆的最主要的供应商之一。2020年以来,亚太线缆协会对全球能源领域里海底电缆的生产企业进行评比,评出的海底电缆最具竞争力10强中国内有4家,汉缆是其中之一。
青岛汉缆厂区
同时,汉缆在国内高压、超高压电缆、海缆相关技术研发上有突出优势,其旗下“国家高压超高压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级技术研究平台,承担多项重大课题,针对产业链中“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攻关。
“‘双碳’带来的新赛道,让线缆企业有机会朝着这个方向高质量发展。”张立刚说,通过这个机遇,国内线缆企业可以做大做强,不仅要解决一些“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这些产品、技术还要走向国外,成就一些世界级配套能力的公司和世界级品牌。
中国质量新闻网线缆频道:受疫情影响,这两年一些企业感受到了压力,青岛汉缆情况怎样?
张立刚: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国际关系多重因素的影响,经营压力比2020年疫情刚发生的时候还要大,我们也能感受到整个市场订单的容量和资金支持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汉缆的应对策略是,在巩固好原来市场的基础上,去开发一些差异化市场。我们这两年在房地产传统市场减弱的情况下,重点开发了海上风电新能源市场,作为主要市场来开拓。
围绕这些主要的新能源市场,我们从产能的配备上又做了很多的投资,包括产品技术研发和产能投入。2021年在青岛即墨实施海底电缆二期工程;在河南焦作实施中低压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这都是我们围绕着新形势下市场需求、客户需求做的拓展。
中国质量新闻网线缆频道:目前青岛汉缆在新能源领域开拓的成效如何?
张立刚:在“十三五”期间海洋风电的建设过程当中,汉缆在国内的海底电缆生产企业中属于第一梯队的企业,是国内很多海上风电项目的主力供应商。尤其山东是建设海上风电的热土,“十四五”规划的山东海上风电发电量居国内首位。汉缆作为山东的本土企业,充分发挥本土优势积极服务山东海上风电项目。
中国质量新闻网线缆频道:“双碳”是将来发展的大方向,也是弯道超车的一次机遇。汉缆做了哪些应对?
张立刚:围绕新能源海洋风电项目建设,我们做了一系列技术开发和储备。比如,海洋风电“十三五”期间大多建设的是近海领域的,就是从海岸边到风电场的距离是30到50公里。“十四五”期间可能要建设深远海域项目,距离达到80公里到100公里。这个领域建设的海洋风电对产品的技术要求更高,电压等级也高,需要500千伏的超高压电缆进行电力输送,但这种超高压电缆目前大多还需要进口。所以我们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从材料上进行研发,争取后期深远海项目的电缆能够实现国产自主化。
此外,汉缆在氢能燃料电池及相关产业上也有相关布局,看似与线缆直接相关性不大,但都是围绕“双碳”的产业布局,都有协同效应。
中国质量新闻网线缆频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汉缆是怎么做的?
张立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汉缆每年在技术研发、技术创新的投入上都超过了高新技术企业3%的最低要求。
对于技术创新,可以说是汉缆基因中的东西。从公司1982年创立时期,我们就重视技术人才,重视技术创新,“抓住主业不动摇,抓住自主创新不动摇”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发展理念。当初建厂的时候,没有资金自己凑,没有设备自己造,没有技术人员,就聘请“礼拜天”师傅。直到1994年,青岛电缆研究所成立,我们有了一个重要的技术平台。
现在我们有了“国家高压超高压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一个国家级技术研究平台,承担了该领域的众多国家级项目,尤其针对产业链中“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攻关,承担国家级的攻关任务。在研发人才的配备和支撑上,汉缆在国内也是最高级别的,我们聘请院士带队项目,来支持项目的研发。
中国质量新闻网线缆频道:线缆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在质量管理、质量文化上,汉缆有哪些创新?
张立刚:汉缆高压和超高压电缆以及核电站用的移控电缆在行业内独树一帜,所以我们一直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围绕产品的工艺和技术要求,围绕用户需求,来进行信息化的战略规划。具体来讲,首先一定是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形成自董事长到车间工人到财务系统、基建系统的全员质量理念,全员学习先进的质量发展理念,让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深入人心,每个员工都要理解。
在核电行业,有一个著名的“四个凡事”质量安全文化: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核电行业的质量安全管理是非常有成效的一个管理模式,所以我们一直把核电站行业最高标准的质量安全管理文化贯穿在我们整个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中。
中国质量新闻网线缆频道: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您怎么理解的它的要求和内涵?
张立刚:我的理解,国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就是希望我们的实体经济要有国际竞争力,有全方位的能力去参与国际竞争,甚至在国际竞争当中我们也能达到第一梯队,达到领先。过去我们的标签是“世界加工厂”,未来一定是要摘掉这个标签的。比如华为,就是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榜样,它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目前,特别在技术创新这块,我们还是离不开国外的技术和材料,那就还谈不上高质量发展。作为实体经济,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做大做好,不断进行技术攻关,真正成熟起来,达到国际竞争的标准,代表国家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