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配也不代表就能成功繁衍,公熊猫的交配行为需要通过后天练习。没掌握交配方式的公熊猫,可能被母熊猫驱逐。看起来这些步骤都限制了熊猫繁衍后代,如果是自然情况下,熊猫的数量足够多,那么依靠数量优势,也能弥补这些不足。
但熊猫数量显著减少之后,又有这些条件限制,熊猫的繁殖率显著下降。在熊猫基地,母熊猫到了发情交配期,工作人员会给公熊猫观看视频学习交配方式,不过效果不怎么好。这种事只有通过练习来掌握,而母熊猫不到发情期就不会配合,依靠发情期的母熊猫作为练习对象,显然有很大限制。
一种好的方法是用机器母熊猫帮助公熊猫练习,工作人员也尝试过人工对其进行交配,不过熊猫表现很痛苦,而且成功率不高。人工授精能显著提高成功率,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生育后的母熊猫,会选择性地挑一只小熊猫抚养。
人工干预增加了大熊猫的数量熊猫一次生育后代的数量一般只有一两只,如果生了两只的话,人们自然希望两只都能活下来,但这需要工作人员及时将幼仔拿走。因为母熊猫挑中一只后,会舍弃掉另一只。母熊猫会跟幼崽生活18个月,这样能够保证幼崽成长到独立生存的程度。
熊猫基地作为繁育大熊猫的重要场所,自然不能像自然条件下那样让母熊猫保持一样的习性。母熊猫生下两只幼崽,工作人员会及时抱走被母熊猫舍弃的那只,模拟熊猫母乳喂养它。
过两天又会将这只放回去,将另一只抱过来喂养,这样不断重复,保证了幼崽生长速度。小熊猫喂养到六个月之后,就能放到“小熊猫幼儿园”集中管理。母熊猫不用再照顾小熊猫,这样其生育周期就显著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