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商誉占市值比重越高风险越高,无需对上市公司“谈誉色变”
近年上市公司商誉“暴雷”屡屡发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商誉警惕性逐渐提高,部分投资者甚至将商誉作为重要的减分项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内,可谓是“谈誉色变”。本文对2021年中期上市公司商誉余额进行分析,探讨上市公司商誉风险。
截止2021年6月30日,共计有2599家上市公司财务账面有商誉原值,占上市公司比重为57.82%,其中2301家上市公司仍保有商誉净值,占上市公司比重为51.19%,也就是说有298家上市公司已经全额提取了商誉坏账准备。
拥有商誉的上市公司占比,数据来源choice及九思整理,下同
其中商誉原值最高的20家上市公司如下表:
商誉原值排名前20上市公司
商誉持有最大户是中国电信,商誉原值达299亿元,高于88%的上市公司市值。从商誉靠前的上市公司背景来看,国字头央企有7家,地方国企有3家,校企有1家,可见国资企业是上市公司并购的主力军。
商誉总额对不同公司意义不同,对于巨型公司,即便商誉总额较高,但是所占资产比重较低,对其影响也较小,相反对于资产规模本来就较小的公司,即便商誉总额较小,但是已经占资产规模比重较高,则影响较大。分别对商誉占总资产和净资产的比重统计,其中占比较高的前20家上市公司如下:
商誉占总资产比重前20名上市公司
商誉占净资产比重前20名上市公司
有4家上市公司商誉净值占公司总资产比重超过50%,分别是国华网安、汤姆猫、ST中昌和中嘉博创。国华网安的商誉主要形成于收购北京智游网安科技有限公司,汤姆猫商誉主要形成于收购广东汤姆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ST中昌商誉主要形成于收购上海云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嘉博创主要形成于收购北京中天嘉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收购前后资产规模均成倍放大,如国华网安收购前资产规模仅1亿左右,收购完成后资产规模就膨胀到15亿,是典型的“蛇吞象”式收购。
商誉占净资产比重更加离谱,法尔胜的商誉竟然是其净资产的130倍,其之前就因收购上海摩山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在2018年和2019年全额计提商誉减值准备3.3亿元,2021年再次通过资产*大连广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形成商誉3.08亿元。商誉占净资产较高的上市公司大都是“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除目前仍是ST的6家公司,法尔胜、中毅达均是刚刚摘帽,文化长城复牌后也将带帽,也就是说商誉占净资产比重前20名的上市公司有近1半的公司都和ST相关。商誉净资产占比过高确实是风险重灾区。
虽然商誉占公司总资产或净资产比重较高,显示出公司一定的风险,但是由于部分公司过去业绩较差,为了扭转业绩采取并购的方式获取优质资产装入上市公司体内,虽然商誉占账面资产较高,但是由于未来有业绩提升的空间,相对于不作为,高商誉反倒是一个价值点。将商誉占公司总市值比重的前20名公司统计如下:
商誉占总市值比重前20名上市公司
其中当代文体商誉占总市值91%,其商誉形成于收购传媒广告类公司,受疫情及影视明星查税等影响,此类收购标的未来发展空间并不明朗,因此投资者对其估值较低,导致其商誉占市值比重较高,未来可能有进一步的商誉减值发生。
广汇汽车商誉占总市值77%,其商誉形成于收购4S店,以特斯拉和蔚蓝为主的造车新势力,采取直达客户的销售模式,对传统4S店模式造成冲击,未来4S店何去何从尚无定论,因此广汇汽车的4S店收购未被投资者认可,是其商誉占市值较高的主要原因。随着传统车辆销售萎缩,4S店业绩必将进一步下滑,其商誉也将遭受减值测试的再考验。
海航科技商誉占总市值73%,其商誉形成于收购英迈国际,英迈国际主要从事IT分销业务。2020年底开始海航科技即开始着手出售英迈国际,因此可以不考虑英迈国际的业务影响,同时由于海航系*尚未完结,市场避险造成其股价较低,也是其商誉占市值较高的原因。
总体来看,商誉占市值比重较高比商誉占账面资产比重高,更能体现公司所存在的风险。
虽然由于近年来的商誉“暴雷”,投资者对商誉是颇有微词,但是商誉确实是公司的价值之一,虽然对商誉的形成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但是由于市值高于账面价值普遍存在,也表明商誉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现象。毕竟一个公司如果能够在一个行业中生存下来,必然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艰难考验,其价值也代表了部分“死掉”企业的沉淀价值。再加上会计理论的不完善,导致自建商誉一直被费用化处理,使得的公司账面价值和市值存在巨大差异。希望未来市场体系的继续健全,以及会计理论的完善,相信未来企业账面商誉将是普遍现象,那时候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