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造型特别的清真寺与犹太老会堂在同一条街上。这座清真寺建于1901年,比圣索菲亚大教堂还要早好几年。这座清真寺早期并不属于本地回族,而属于俄国境内的少数民族——鞑靼人,这座清真寺被叫作鞑靼清真寺。因为当时人分不清鞑靼人和土耳其人,哈尔滨也有不少土耳其移民,所以把这座清真寺称为土耳其清真寺。
鞑靼清真寺正面(左图),鞑靼清真寺侧面(右图),这座清真寺现在大门紧锁,不再接待访客。
鞑靼清真寺有明显的拜占庭建筑特点,不同于中国境内常见的中式或阿拉伯式清真寺。清真寺建筑外面咖啡色和白色条纹相间,宣礼塔在最中心而不是四角,清真寺正面高大耸立。
这座清真寺周围都是居民楼,水房等辅助建筑已被拆除,只剩余这座大殿主体建筑。清真寺大殿内现在不允许进入,我听清真寺看门人说,殿内墙上用突厥文写着:“远东哈尔滨市穆斯林总教协会的创始人和一千年不坏的清真寺建筑者:格那耶提阿訇·阿合买迪!他逝世后的事业继承人:穆尼拉·阿兹拉提,就这样义务完成,祝贺米兹格拉先生,尼扎穆丁亲笔。”我也在网上查到了这段文字。
鞑靼人是俄国境内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在中国被称为塔塔尔人。伴随着俄国东进,一些鞑靼人随着军队和商旅迁徙到远东地区,也跟着铁路修建来到哈尔滨。1901年,当时在哈尔滨的鞑靼人人数并不多,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小社区,建起了清真寺。俄国十月革命后,大批追随白俄的鞑靼人迁徙到哈尔滨,其中很多是军人、军属和知识分子,他们形成了自己的鞑靼民族协会。
1922年,为纪念鞑靼人的祖先皈依伊斯兰教1000年,这座鞑靼清真寺进行了重建,有了今天的样子,也标志着鞑靼人作为外国穆斯林群体在哈尔滨的地位。当时的鞑靼人有自己的报纸、学校、印刷厂,还有娱乐和公益活动组织。到了1935年,哈尔滨已成为远东鞑靼人的活动中心,这里召开了东亚鞑靼人代表大会。
建国后,哈尔滨的鞑靼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去了澳洲或日本,这座鞑靼清真寺也被看管者出租给中国五金机械公司哈尔滨分公司,后来归道里区人民武装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的清真寺监护人阿克秋林娜通过美国鞑靼协会与中国宗教事务委员会协商,将鞑靼清真寺所有权移交给哈尔滨市伊斯兰教协会。
如今鞑靼清真寺维护存在一定困难,墙皮有少许脱落。清真寺看管人丁老先生说,清真寺的屋顶和地下室,也不同程度存在防水问题。这座清真寺目前不对外开放,未来作为博物馆使用,或是继续承担宗教用途,都尚未可知。俄罗斯鞑靼斯坦自治共和国、美国鞑靼协会、中国塔塔尔族官员和知识分子以及哈尔滨本地回族,都关注着这座鞑靼清真寺的未来。
按照坊间说法,这些鞑靼穆斯林与本地回族交往不多。这些鞑靼人大多是反对苏维埃的白俄,本地回族在政治上与他们有所隔离,不过比起其他白俄人,鞑靼人的政治态度很温和。
哈尔滨本地的回族比鞑靼人来得还要早一点,哈尔滨第一座清真寺——滨江清真寺在1897年建成。这一年,俄国人和中国人几乎同时在哈尔滨这片江边荒原上建立自己的居民社区。按照当时的哈尔滨城市规划,以铁路线为界,南岗区和道里区归俄国人,道外区归中国人,滨江清真寺就在道外区,当时中国人通常把此地叫作傅家店。
清末东北柳条边开禁之后,很多关内回族为谋生纷纷闯关东到了东北,这些回族开垦务农并不多,大部分以传统工商业为生,大多从事宰牲、皮革、餐馆等行业,另有一部分学到了东北当地满蒙朝鲜等民族的糕点手艺,开起了清真点心档。当时还有不少回民在松花江上跑船贩卖牛羊,山东回民居多,有的甚至沿江到俄国境内做生意。1949年后这些船民大多上交了船只,去自来水厂或航运公司上班了。
滨江清真寺后墙(左图),滨江清真寺宣礼塔(右图)
滨江清真寺最开始的筹划者大多是回族牛贩子,通过商会以贩牛所得作为公积金,买下五间房屋作为清真寺使用,并聘请阿訇。之后清真寺不断扩建,1935年,当时的教长白羽生阿訇决心翻修兴建,有了相对稳固的规模和今天的礼拜殿主体建筑。这座阿拉伯风格的礼拜殿设计者,是俄国人克拉勃廖夫兄妹。而后在1958年、1979年、2003年先后不断返修扩建,一直到2005年清真寺广场建成,就是现在的样子,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清真寺。
这座滨江清真寺是阿拉伯式建筑。清真寺前有开阔的广场区,供市民休闲活动,周围商业繁荣,当地人也称其为阿拉伯广场,清真寺分成男寺和女寺。清真寺周围是哈尔滨传统的回族聚居区,有大量的清真饭店、食品店。
滨江清真寺重新粉刷外墙之后,为白绿相间。但几年前却是通体蓝色,蓝色是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很多清真寺的主色调。对东北回族来说,蓝色有特殊的意义。蓝色是青花瓷的颜色,这种色彩浓郁厚重的钴蓝颜料,从西亚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烧瓷工艺结合,色目人是主要的青花瓷工匠,他们把含有伊斯兰文化元素的纹饰描绘在瓷器上,最后这些瓷器大批出口西亚,成为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连接。
这种蓝色同样是波斯文化的代表,伊朗地区很多清真寺也以蓝色为主色调,与关外穆斯林地区的绿色调迥异。这是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迁徙与文化演变的重要历史痕迹。实际上,高纬度地区的天空就是这种深蓝色,或许这代表着整个高纬度地区民族的共同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