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看不见的东西,决定着看得见的东西。
这是一条隐性的世界运行规则与基础逻辑,然而有很多人不相信,因此总是带着质疑和不屑的目光。周围最常听到的就是,你读那么多闲书有什么用啊,都读傻了。
认知决定信念,信念决定选择,选择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命运决定着你是贫困潦倒,还是功成名就,决定着你的现在和你的未来,你的健康、你的财富、你的人际关系、你的幸福等等。
而认知、信念、选择、命运统统都是看不见的,它们却统领了你的一生。往深了挖,认识的上一层,是潜意识,潜意识才是你整个人生背后的真正大BOSS。
至于如何去修正我们的潜意识,这个暂且不去言说。
回到正题,你肯定要问,上述文字和今天的主题,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有什么关系呢?细细想来,你肯定会明白,这不仅有所关联,而且关联还很大。
道理同之,看不见的决定看得见的。画虎画皮难画骨。画虎发关键是画皮吗?不是,精髓在画骨。然而完整的画作呈现后,你能看到骨吗?看不到。如果不画骨,不勾勒框架,能画出惟妙惟肖的虎像作品吗?基本也是办不到的。
所以要想学会写作文这门技能,也先要搞清楚写作文的底层逻辑,也就是写作的“骨架”。
即写作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我家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据观察,小学一二年级目前的写作课,都是以看图写话的形式呈现的。这也正是培养孩子们,练习写作基础的阶段,处于盖楼先学打地基的状态。
所有的看图写话,基本上都会有一段引导性的语言,常见的引导语有:你看见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心情如何?
通过这种形式,来引领孩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然后要组织自己的语言,再用笔写下来。这是一条完整的思维训练开发链条,同时出题者还要将趣味性、灵动性、实用性、知识性全部兼顾和糅合到一起,可见教材编写者之良苦用心。
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巨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光从这一个小小的教材细节来看,已经不是我们这些8090后们,能够想象得到的。所以,现在小学生的题,常常会冷不丁地难倒我们这些身为大学生的爸妈。
作为中文系毕业、从事文案工作近10年,从小就热爱思考和写作的我,是如何教导孩子写作文的呢?整体原则就是逐步引导,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耐心。要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节奏,以及语气。
首先,读题,读题,读题。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一点,自己吃过无数的亏,焦急,粗心,不喜欢慢读题,考试常常丢分。
其次,看图,看图,看图。先看主角,人物或者动物或物件。再看行为,看事件,摸索起因,经过,结果。最后看细节,看背景和氛围,看微表情。
然后,框架,框架,框架。可以先让孩子在草稿纸上写下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针对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先以这四个要素切入。让孩子练习口述一遍,把关键词先简单串联起来,就可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最后,补充,补充,补充。有了骨架,填充血肉。有了四要素,再填充氛围和细节,添加形容词,心情,语气词等,使得文段饱满丰盈起来。
孩子们只要能把这一整套写作逻辑及流程,熟练运用好,作文水平就能达到中上。如果想要进一步的提升,就要刻意培养日常的词汇、美句、诗文的积累,以及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造力。
当然我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导孩子写作文,我想教给她的是一套思考的模型和方法论。不管是写作文,还是工作,抑或是生活。它们的底层逻辑和思考模型都是一致的,都是看不见的决定看得见的。我们要做的是去挖掘那深埋在背后的规律和原则,学会了框架,打好了地基,万丈高楼平地起,剩下的就只是合理利用时间,反复打磨的过程了。
而多读书的好处就在于,我不会再用父母对待和教育我的那些强硬固执的方式,去雕刻和捏造我的孩子。
我会尽量不用恐惧来逼迫她学习,取而代之的是,我要带领她挖掘学习的乐趣和学习带来的好处;我会尽量做到无条件地爱她,不用交换原则去驱动她的被动热情,我会告诉她,妈妈对她的爱是无条件的,即使不能时刻陪伴,我也很爱她;我会尽量克制不以自己的力量,去避免让她吃苦受罪的经历,她该走的路,谁也替代不了,我能做的就是静静的守护,在她需要的时候,永远在她身边,做她的退路和避风港;当然了,我也会尽量不去啰嗦,会言传身教,传授她好的习惯,告知她做人的品性与标准。
当然,除了教会她写作文,我更希望能够教给她的是,如何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积极乐观,正直勇敢的人。以及如何充分构建和发挥自己的价值,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