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0月8日作于湖南韶山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母亲与*、毛泽民、毛泽覃
这是*为母亲撰写的又一副挽联。
1919年10月5日,*正处于同军阀张敬尧斗争的紧张时刻,他接到二弟泽民从韶山寄来的母亲病危的特急家信后,带上在长沙读书的小弟泽覃星夜赶路,直奔韶山。可是,他们赶到家时,母亲却已入棺两天了。披麻戴孝的毛泽民一把拉住*,哽咽地诉说了母亲临终前的情景。泽民说,母亲临终时还呼唤着他们的名字……*心如刀绞,泪如泉涌,他抚着母亲的棺木,仿佛母亲呼唤自己的声音仍然萦绕在耳畔。悲痛之中,他以泪和血,饱含悲伤与哀痛写下这副挽联。
此联录自余章瑞、余东东著《中华对联鉴赏》,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年5月版83页。
注释
1、[疾革] 疾:疾病。如积劳成疾,讳疾忌医。革:这里念jí,通“亟”,危急之意。《礼记·擅弓上》:“成子高寝疾,庆遗入请,曰:‘子之疾革矣。’”疾革:指疾病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候。
2、[万端] 万千头绪的意思。
3、[长生新学佛] 指*的母亲信奉佛教。《*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中,*说:“我父亲早年和中年都不信神,可是我母亲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她向自己的孩子们灌输宗教信仰,我们都曾因父亲不信佛而感到伤心。”
4、[一掬慈容] 是说满面的慈善似乎可以用两手捧取,言内心的慈祥自然地流露于外。一掬:双手捧取。唐白居易《长庆集·和梦游诗》:“秀色似堪餐,侬华如可掬。”
赏析
上一副挽母亲的对联是采用写虚的手法,该联则是写实。
上联的意思是:母亲在病危之时还在呼唤着孩子们的名字,体现了她一生对儿子们的无限关怀和爱护,而儿子们刚刚长大就离家而去还没有来得及回报母亲,只有将母亲生平希望而没能实现的事情,竭尽全力地去弥补。
下联的意思是:回顾母亲的一生,心地善良,助人为乐,而且人到中年为了能够健康长寿,还开始信奉佛教,但是仍然没能实现其良好愿望,那笑容可掬的面容还到哪里去寻找呢?
这一副对联以写实的手法,将母亲生前死后的情形,以及自己此时的心情,如泣如诉地表达出来。
上联的“疾革尚呼儿”,其中的一“呼”,让人撕心裂肺,柔肠寸断。母亲去了,但是母亲呼唤儿子的声音老是在耳边萦绕,无限的遗恨只能在今后的岁月里慢慢地补偿了。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儿子对母亲的思念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下联“一掬慈容何处寻”,一个“寻”字,将作者当时神情恍惚的心理状态,描写得恰到好处。母亲虽然去了,但是她的音容笑貌,慈眉善目仿佛还在眼前挥之不去,但是定下心来环顾四周又找寻不到。那种无限思念的心理活动只一个“寻”字,便惟妙惟肖地跃然纸上。
母亲已经去了,“万端遗恨皆须补”,怎样补呢?*把对母亲的爱升华为对人民的爱、对民族的爱、对祖国的爱。作为人民的儿子,他把无限的爱都献给了他最伟大的母亲——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