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茅台酒厂合并三大烧坊成立国营茅台酒厂,后来在一次最高*在成都开会时,偶然了解到茅台酒厂的情况,随口说了一句“搞它一万吨”的最高指示,由此掀开了茅台“大跃进”的热潮(1958-1960年):
1958年-1960年的茅台酒产能涨幅迅猛,形势喜人。但卫星上了天,质量落了地:酒质却大打折扣,根本没有往日茅台酒的风味。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1959-1961年的三年,中央和贵州省政府从仁怀以外的各县以及四川江津调集高粱,不惜一切代价保证茅台酒的正常生产。
由于盲目扩大产量,完全不顾酿造规律,生产出来的茅台质量低劣,造成国内外消费者反响强烈,迫于各方压力,有关方面不得不进行“全面整顿”,由此可知,口感好的茅台酒酿造不是什么产地的高粱都可以的。
红缨子高粱的前世今生今天,在茅台酒的国家标准文件中,茅台酒高粱原料的产地被界定为:主要产于贵州省仁怀市境内,少数产于与仁怀相邻的地区(BG/T18356-2007)。相关性质描述:生育期约4个月,株高2.4米,散穗型,每穗约2800粒,抗旱、抗病能力强,耐贫瘠。红缨子单宁含量1.68%,淀粉含量最高达71%,其中支链淀粉占88%--93%;种粒切面的玻璃质性状好,种粒小,千粒重约19克。
但据数据记载,直到1988年,仁怀红粮亩产只有75公斤,这始终是茅台酒挥之不去的痛。直到2006
年亩产首次达到400公斤,终于解决了主要原料红粮的品种及产量问题,再也不需要从周边县市乃至外省调粮食。
但这样的高粱是怎么来的呢?这就不能不说一段红缨子诞生的传奇故事:
1998年,仁怀丰源高粱育种中心的主任涂佑能,听说毛家坪有一家农户的高粱长得很好,就慕名前往。在那户农家地里,涂佑能精挑细选了一株非常满意的高粱。
他带着这穗高粱前往海南三亚,经过8年16期的繁育,高粱品性已经稳定,经化验,新品种完美地符合茅台酒的酿造要求,保持原有的抗旱抗病强、耐贫瘠的基因外,最令人兴奋的是产量比原来的品种高了许多,亩产达400公斤。
因为毛家坪村那户农家称自家高粱为“小红缨子”,于是,涂佑能选育成功的高粱就顺其自然地被命名为“红缨子”。
2008年,红缨子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成为茅台酒的专用高粱品种。2010年,红缨子通过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成为全国首家通过有机认证的高粱种子,因而红缨子高粱也就成了有机高粱。
红缨子高粱的种植政策近年来,为了保障茅台酒原料质量,茅台集团先后在仁怀、习水、金沙和播州4个市(县、区)建立了有机高粱生产基地,打造“绿色供应链”,实现材料源头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