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北方汉民族生活的许多地方,现时城乡丧事活动,用丧服的不同颜色来区分丧事参加人的不同辈分,算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丧事人多事乱,对人进行分类是一个有积极意义的办法。一看丧服颜色,就可大体知道其与逝者的关系身份;一看同种颜色丧服的人数和年龄结构,就可大体知道是哪辈人主事;看看同类人干什么,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醒。尽管古法丧礼没有丧服的颜色要求,我们仍然认为这种传承演进是非常有效的,与时俱进的,值得推扬的。
具体操作上,一般的习俗要求是:以逝者为标准为参照,子辈人员丧服白色,孙辈人员丧服红色,重孙辈人员丧服绿色,玄孙辈人员丧服黄色。再往下已出五服,即已经不是家庭人员或者说已经不是亲人,参与丧事活动的为无服人员,也可以直接发通孝(即白色丧服)。
丧服制度是古法丧礼的核心制度,以丧服分亲疏、立长幼、别贵贱,尊等级、讲秩序、循序渐进、有条不紊。但古法丧服制度的区别不是颜色,而是质地、做工和款式、套式。质地包括生麻、熟麻、粗布、匹布。做工包括缝边不缝边,粗针大线细针小线。款式包括上衰,下裳,头套,鞋,首緻腰緻。套式包括各种成套丧服的着穿方式。
古法丧服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种类,这就是“五服”的来源,即古法丧礼关于丧服的五个等级。细说起来比较复杂,对现时丧事活动也没有实际意义。但要知道,古法丧服的主要材质是麻,后世所谓“披麻戴孝”,就是从古法麻质丧服演进而来。
现时生活条件下,丧服穿着和佩戴更多的是象征意义,算不上一种服饰。古今几千年,人事不同天,时移事移人亦移。心意到了就行了,没必要那么循守和呆板。
必须知道,以丧服的颜色来分别辈分,是当代习俗,并不久远。看一下宋元之后的古典名著如《金瓶梅》《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丧服都是白色的。看一下现代文学作品,包括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等等的著作,写丧事活动,丧服颜色也都是白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