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到1948年3月28日,主力全部转出大别山,在历时七个月的艰苦转战中,部队实力遭到了非常大的削弱。
南下之前,晋冀鲁豫*军总兵力达到28万,为全国各大*军之冠。刘邓带到大别山的部队共有12.4万人,转出大别山后,*军主力只剩下5.6万人,即便加上野司直属队、大别山留守人员,亦不足7万人,兵力减去至少一半。与晋冀鲁豫*军严重减员相反,东北*军、华东*军的兵员都上升很快,尤其东北*军,由于不像关内诸军那样实施过外线作战,其数量和实力都取代了晋冀鲁豫*军原有的首席位置。
曾几何时,晋冀鲁豫*军的武器之优良、火力之猛烈,亦在各*军中排于前列。羊山一战,敌将宋瑞珂在被俘后,还感叹刘邓部队“炮火猛烈得使我们抬不起头来”。千里跃进大别山,使得刘邓部队被迫抛掉了几乎所有重武器,包括那些威力极强的“老太爷” 榴弹炮,这等于将几个主力纵队解除了一半武装。
(电视剧《刘伯承元帅》,羊山战役)要想重新开张,不恢复一下元气是不行的。1948年3至4月,晋冀鲁豫*军在豫西进行了整训和补充,以准备接下来的大战。
整训之前,南下部队对跃进大别山的思想问题不少。到达淮北后,有人便如释重负地说,这下脚算站住地了,真痛快,大别山再见吧。
整训时,各部队都补充了许多新兵。这些新兵久闻刘邓大军之名,但他们刚来时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副情景:老兵们都穿着在太行山自制的棉衣,有些很不符合着装要求,花里胡哨,破破烂烂,而且军营里也看不到那些威力惊人的大炮。
很多新兵为此大失所望,甚至灰心丧气,他们认为自己加入的并不是传说中那支无人能敌的强大军团,为此还发出疑问:这是什么刘邓大军?!
不但士兵思想混乱,有的干部也不能理解。得知这个情况后,刘伯承决定亲自下到基层部队做思想工作。
3月31日,他冒着酷暑,骑着马前往二纵讲话——装备的削弱确实到处都有迹可寻,南下之前,刘伯承坐的是美式吉普车,现在骑的是马,五十六岁的人,真是殊为不易。
(电视剧《刘伯承元帅》)刘伯承在大别山曾亲自给自己制作棉衣。他会染衣服,军服用稻草灰染成了灰色,而且他在缝制上也很内行,别人问起,他就打趣说:“我在家当过三年裁缝哩!”
当天,“刘裁缝”穿的还是这套灰棉军服,有的地方磨得已经有发白。经历过大别山的艰苦生活,他本人也显得老多了,瘦多了,但仍保持着一贯的军人风格:腰扎皮带,头戴军帽,衣冠整洁。
会场设在一个避风朝阳的打谷场上。二纵司令员陈再道想让刘伯承坐下说,但刘伯承摆摆手,意思是他不用坐,要站着讲。
一开头,刘伯承就问道:“我们进军大别山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
问题提得极其尖锐,而且契合了当时部队普遍的思想状况。全场上一时鸦雀无声。
(节选自关河五十州《谋帅刘伯承》)
实体书《谋帅刘伯承》现已出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