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向国民党军统治地区大别山进行的战略进攻。此次军事行动是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转折点,但是在此战中,中野损失极为惨重,12万大军打的就剩下六万人,很多人都会问,拿这样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部队去进行这样的冒险行动,这样做值吗?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接到命令,率领四个纵队共12万的兵力,强渡黄河,向大别山地区挺进。大别山地区位于国民党首都南京与长江中游重要城市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国民党军战略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也是国民党的腹地,所以这个地区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国民党当局对大别山地区也非常重视,但是他们并没有想到刘伯承敢率一支孤军闯入国统区腹地。
1947年初,华东的苏中,苏北根据地沦陷,整个华东*军被国民党军压迫在不到200公里的解放军内。华北的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初期丢失了张家口,长城以北的解放军全部沦陷,东北的状况当时压好不到哪去。西北方面的状况更加糟糕,胡宗南率30多万国军精锐部队进攻延安,当时彭总手里只有两万人马,而且西北地区粮食供给非常困难,再加上战争的扩大,导致解放区的面积不断缩小,根本供应不起庞大的军粮,彭总两万多人还得天天算着粮食打仗。在当时的各大部队中,只有中野相对好一些。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把国民党军牵制出解放区,把战火引到国统区,军委下令刘伯承率领所部南下大别山,只要控制了大别山区,就可以南扼长江,东震南京,西逼武汉,把一部分国民党军主力牢牢的吸引过去,这样其他战区的解放军的压力就会小一些。
中野挺进大别山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蒋介石先后调集了30多万人的兵力,对中野进行围追堵截。在强汝河的时候,部队前有拦截的国民党军,后面还有追兵,整个中野陷入了绝境,如果不是六纵司令员王近山带着上万官兵,把刺刀全部端起来,对国民党军发动疯狂的反击,那么很可能连汝河都过不去。
挺进大别山是一次十分凶险的军事行动,但是战略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在这次逆天的军事行动中,中野横行千里,像一把利剑一样直插国民党军的战略纵深,创建了大片的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战略重镇武汉,牵制了国民军几十万大军不敢北上。中野的行动也直接改变了华东,华北甚至是西北,东北地区的战略态势,把战场全部推进到国统区,在经济上也对国民党政府进行了极大的打击,为后来的大决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果没有雄才大略,和对时局超凡的洞察能力,当时军委是不敢让中野冒如此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