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是《红岩》里浓墨重彩突出描写的地下党人的代表性人物。她在国民党反动派监狱里受尽了各种非人折磨,受过无数次各种酷刑和拷问,却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顽强战斗,直至英勇就义。
山城重庆的人民获得解放后,许多人都关注江姐的成长经历和英勇就义过程,逐渐解密,更加清晰地还原了当年实际情景:
1948年,由于重庆地下党内出现了可耻的叛徒,重庆地下党人江竹君不幸被捕,国民党军统特务把她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狱中,瘦弱的江姐受尽各种折磨:军统特务把狱中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以及撬杠等等都用上了。在军统特务频频施用的酷刑之下,换来的是这个女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顽强,以及对军统特务大声痛斥声。
这些手段歹毒的特务们,不甘心于自己审讯的失败,又搬出美国送来的最新刑具:电刑!甚至搬出中国古代酷刑:竹签钉进十指……
面对酷刑与死亡, 江姐的回答是:党的上级领导,还有地下党人的情况,我都知道!但这是党的秘密,你们休想在我这儿得到任何东西……江姐真正的原名,是她的父亲求人取的姓名,叫江竹君。在她被捕入狱后,为了给军统特务制造些迷局,江姐机敏地將自己姓名最后一字变动,改为江竹筠。
1920年8月,江姐出生在苦难岁月中的四川自贡乡间一个十分贫寒的农民家庭里。
江姐8岁那年,一家人在贫困的山区里实在生活不下去,遂由其母亲带着她,去投靠远在重庆谋生计的三舅处。
家境极度贫寒,母女俩甚至拿不出到重庆去的车船费用。万般无奈,只能选择徒步跋涉,母女俩行走了二百多里的路程,才历尽艰辛抵达重庆。落脚三舅处不久,为减少三舅的负担,江姐母亲去给富裕人家带孩子,以谋得一日温饱。
后来,江姐的父亲也从山区来到重庆,并在朝天门码头轮船上打工挣得一份工资,再加之母亲帮人缝补干些零活,一家人才凑凑合合租上房子,从三舅家搬出来,住到了一块儿。家庭生活,也略略有了些许改善。当基本解决家人温饱后,父亲把还是孩童的江姐送去读书,并正式有了学名:江竹君。
少年江姐,是名苦难的孩子。少年江姐家庭的贫困遭遇,又历经了“雪上加霜”。就在江姐上学不久,父亲在一场大病后不幸去世。
屋漏偏遇连天的雨。在凭借干苦活养家糊口的父亲离世后,母亲只得带着瘦弱的江竹君离开了学堂,母女俩去到资本家的工厂里干活,以换得生存下去的基本生活来源。
这是一家袜厂,10岁的江姐在这厂子里当了一名童工。厂里管事的监工看江姐人还没有机器高,就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点子,让江姐站在高脚板凳上,身材不高的她,这下勉强能够得上机器的高度。就这样,小小年纪的江竹君整日从事着枯燥辛苦的劳作。
干苦活求的是一碗饭钱。但就这样的苦力活,也没维持得下去。一年多后,江姐和母亲同时生了一场大病,唯利是图的工厂老板见状,狠心地把这对母女赶了袜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