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AMD推出全新的移动版锐龙处理器后,在笔记本领域终于不再是英特尔旗下的酷睿一枝独秀。如今,移动锐龙已经进化到了“第二代”,全新的移动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已经被很多低于4000元的入门级轻薄本所武装,和英特尔 NVIDIA组合的产品分庭抗礼。
那么,新一代锐龙 和同级别的酷睿相比相差多少?它们又能否帮助AMD扩大移动战场的战果吗?
桌面/移动傻傻分不清楚
AMD将采用Zen架构的处理器系列被命名为“锐龙”(Ryzen),它最早诞生于2017年,并被AMD同时应用于桌面(台式机)和移动(笔记本)两大领域。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都叫“锐龙”,但该家族的桌面和移动版却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二者的差异。
比如,桌面版的锐龙已经经历了三次迭代更新,分别是2017年3月诞生的第一代桌面锐龙1000系列(如锐龙7-1700,采用14nm工艺)、2018年4月推出的第二代桌面锐龙2000系列(如锐龙7-2700,采用12nm工艺),以及在2019年5月27日正式发布的第三代桌面锐龙3000系列(如锐龙7-3700,采用7nm工艺)。
移动版的锐龙则刚刚经历了两次迭代更新,分别是2017年10月底诞生的第一代移动锐龙2000系列(如锐龙5-2500U,采用14nm工艺,实际上市时间在2018年1月),以及2019年1月发布的第二代移动锐龙3000系列(如锐龙5-3500U和锐龙5-3550H,采用12nm工艺,实际上市时间为同年4月)。
看出差异了没有?桌面版锐龙可以通过型号的第一位数字区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而移动版锐龙的数字序列起步就是2000,第二代就跃居3000。
因此,大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型号都从3000起步的第三代移动锐龙就能拥有第三代桌面锐龙的底蕴,它在本质上只是第二代桌面锐龙的简化版而已,包括削减核心/线程数量、降低主频和TDP,暂不支持AMD StoreMI技术和AMD Ryzen Master工具。
第二代移动锐龙的变化
和我们熟悉的第一代移动锐龙2000系列相比(表1),第二代移动锐龙3000改用了12nm制程工艺设计,核心架构也升级到了“Zen ”,缓存、内存延迟有所降低,功耗控制更出色,CPU主频得以小幅提升。
和英特尔一样,AMD也将第二代移动锐龙划分出针对游戏本定制的35W TDP高性能版(后缀为“H”),以及针对轻薄本而生的15W TDP低功耗版(后缀为“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