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小麦干麦头、死麦穗现象日势严重,对农民增产增收造成很大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四种小麦病害,但农民群众对这几种病害很难判断识别,缺乏有效防治,下面来阐述简单识别与防治方法。
1、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造成枯白穗(第一个白穗),又称立枯病、黑脚病。小麦抽穗后,田间提早出现一片片死亡的麦株,应怀疑是全蚀病。小麦灌浆期―乳熟期是全蚀病症状明显时期。小麦全蚀病症状有三黑----黑根、黑脚、黑膏药。该病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
发病特征:
苗期:幼苗发病后,植株矮化,下部黄叶多,分蘖少,类似于干旱缺肥状,初生根(种子根)和根茎(地中茎)变成黑褐色,严重时可造成全株连片死亡。
返青期:植株矮化,基部叶片变黄,初生根和次生根大部分变黑,病菌侵染至茎基部。
抽穗后:根部变为深黑色,茎基部1-2节形成“黑脚”,地上部形成枯白穗,在田间形成不规则的点片或条状枯死带。
小麦全蚀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种子带菌和机械作业是造成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发病适温在在15℃ ~24℃。该病防治难度大,缺乏特效药剂,已成为当前小麦安全生产的潜在威胁。
防治方法:
(1)轮作倒茬:与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轮作,也可改种大豆、马铃薯等,可明显降低发病;筛选种植耐病品种;增施腐熟有机肥。
(2)药剂防治:
①12.5%硅噻菌胺200-300毫升,兑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阴干播种。
②2.4%苯醚甲环唑 2.4%咯菌腈30-40毫升拌麦种20-25公斤,阴干播种。
③可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00毫升加水兑成100-150毫升药浆,处理种子15-20公斤或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后阴干播种。
也可在小麦播种后20~30天和起身期用15%三唑酮500倍液或12.5%硅噻菌胺及时灌根或顺垄喷浇小麦根部,灌根前后尽量不要浇水。发病重的地块要多灌一次,间隔7-10天。
2、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造成白穗(第二个白穗)。发生了纹枯病的小麦基部1-2节在拔节后显出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的云纹状斑。病斑向内侵入茎秆,引起枯白穗,病斑还向上蔓延到旗叶。小麦生长后期下部叶鞘表面生出白色菌核,后变深为褐色、黑褐色。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受害,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