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
“不结婚和嫁错人,哪一个更可怕?”
网友们纷纷留言,说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和想象中不同的是,不结婚好像没有预想中的那么潇洒,而后悔嫁错人的人,又羡慕那些围城外的人。
其实,婚姻并没有那么可怕,关键是要遇到对的人。
曾经要一个人去解决的问题,现在可以两个人一起面对;
曾经只能独自体会的快乐,如今可以和另一半一起分享。
对于婚姻,越来越多的人都不愿意将就。
前段时间发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
而在201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是24.89岁。
10年的时间里,中国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何止晚婚,有的甚至都不愿意结婚了。
让人忍不住发问:“这届年轻人究竟怎么了?”
其实,许多年轻人口中的“我目前不决定结婚”,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在我还没弄明白之前,我不会轻易结婚”。
那些嘴上说着“智者不入爱河”的年轻人,其实远比我们想象中更清醒、更笃定。
当代年轻人婚姻观:
不轻易结婚,不随便离婚
网上有人曾问过一个问题:年轻人不结婚是不负责任吗?
下面有个回答直戳人心:
与其说年轻人不负责任,不如说他们太想负责了。
我身边有很多年轻人对婚姻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不会轻易将就,更不是为了结婚而结婚。
比起老一辈结婚看重门当户对,他们更看重三观和精神上的共鸣。
之前有一项针对90后的调查:你认为婚姻中什么最重要?
调查结果让人意外,三观远远超越了性格外表、经济条件、学历水平,稳居第一。
综艺《90婚介所》,是一档面向年轻人的交友节目,由著名的《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主持。
节目里一共设置了四个房间,分别是:过去、未来、兴趣与价值观。
这当中,最受欢迎的就是“价值观房”。
年轻人会用聊天的方式,来确认对方究竟是不是那个“对的人”。
比如,他们会讨论“在你心中谁更重要”的问题:
“如果你男朋友说不喜欢猫,你会为了他放弃养猫吗?”
还有关于孩子的生养问题:
“婚后到底要不要孩子?什么时候要?生了谁带?”
年轻人之所以这么小心翼翼,就是怕行差踏错,耽误了自己和对方,也辜负了婚姻。
如果草率进入婚姻,婚前那些模糊不清的问题,婚后都有可能成为让婚姻分崩离析的炸弹。
结婚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
巴菲特说过:
“你人生最重要的决定,是跟什么人结婚。在选择伴侣上,如果你错了,将让你损失很多。而且,损失不仅仅是金钱上的。”
选择什么样的人结婚,等于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同样,婚姻也是需要经营的,它需要两个人以成熟的心智、理性的头脑、赤诚的真心一起守护,年复一年。
对婚姻有全面、充分的认知,才是对自己、对婚姻更好地负责。
不愿结婚的孩子背后
都站着不相爱的父母
如果留心观察生活,你会发现:
离婚似乎成了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其实,和年轻一辈相比,上一辈的人往往不轻易离婚。
因此有人感慨:
“上一辈的人什么东西坏了都会想要修,现在则是什么坏了都想着换。”
难道老一辈的爱情比年轻人更坚定、更动人吗?
或许只是因为老一辈在面对缺点时更懂得“容忍”。
作家毕淑敏说过:
“婚姻是需要忍耐的,长久的持续的充满定力的忍耐。
“忍耐一个任性的姑娘成长为干练的妻子,忍耐一个办事不牢的小伙子成为坚如磐石的汉子,忍耐孩子在啼哭和不断摔跤中长大。
“忍耐彼此的白发和倦怠,忍耐性格的摩擦和裂变,忍耐孤独与风寒。”
很多过来人都会说,婚姻拼到最后就是一个“忍”字,但这并不意味着婚姻需要无底线的包容。
微博上曾有个讨论:你从父母的婚姻中学到了什么?
点赞最高的回答引用了电影《春潮》中的一句台词:
“不想嫁爸爸那样的男人,不想做妈妈那样的女人,不想生自己这样的孩子。”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孩子对亲密关系的模式,很大程度上都是来源于父母。
如果父母的关系很糟糕,孩子对亲密关系就会生出抵触心理,没有自信可以去经营好一段关系。
前几天,和朋友们聚餐时谈论起关于“催婚”的话题。
很多人都被家里人催得“头大”,尤其是朋友晓敏已过30,但至今也没谈过恋爱。
面对父母的强势催婚,她很无奈地说:
“我对婚姻有种很深的恐惧感。
“我爸出轨,我妈经常和他吵架。他们还会在我面前讲对方的坏话,甚至有时候会逼我站队,要我一起帮着骂。
“可就算这样,我妈还说是为了我,才不去离婚。大学毕业以后,他们还要催我结婚。
“婚姻的意义,有人用了一辈子还没理清,却还想让下一辈‘重蹈覆辙’。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相濡以沫的爱情,但我不相信自己能遇到。”
爱与被爱原本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可没有见过爱的孩子,对爱会有本能的恐惧。
而那些在爱的浸润中长大的孩子,会懂得如何去爱自己,也懂得如何去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