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5月,天气转热,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夏天人们更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内脏的养护。而深受大家喜爱的太极拳锻炼在客观上能产生一种“内脏按摩”的效果,无疑是内脏保养之良方。
此外,夏季由于气温高,肌肉粘滞性降低(肌肉收缩或被拉长时,肌纤维之间、肌肉之间或肌群之间发生摩擦而产生的阻力,阻碍着肌肉的快速缩短和拉长,还要额外的消耗一部分能量,这种特性称为肌肉的粘滞性。粘滞性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环境温度和体温会直接影响到肌肉的粘滞性。气候寒冷时,肌肉的粘滞性增大,易发生肌肉拉伤),伸展性增大,也有利于全面展开武术训练和发展运动素质的训练。
练太极拳时的腹式呼吸“气势鼓荡”使内脏蠕动加强,对肠胃等内脏器官进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气机通畅,脾胃升降和顺,新陈代谢加强,中土运化水谷功能健旺。
太极拳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使胸廓开合起伏、气势鼓荡,从而加强了“肺主气”的功能;通过吐故纳新,不但充实了“宗气”,而且肺朝百脉,进一步推动气血在全身的运动,使身体各部都得到营养与活动。
练拳时要求保持均匀深长的腹式呼吸,既锻炼了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又促进了血液和淋巴循环,加强了对腹腔脏器的按摩;内脏的运动又可经传入神经将反馈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边缘系统等高级神经中枢。通过神经性调节和体液性调节,使心血管、呼吸、消化、血液、代谢、排泄等系统的内脏功能增强,机体内脏功能调节趋于平衡,营养物质、氧气得到不断补充,代谢废物得以排出,体内的酸碱度、渗透压、温度等趋于相对稳定,人体代谢正常进行。
炎炎夏日习练太极拳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如果方法不当,则会为酷暑而伤。所以夏季练拳需注意以下几点:
夏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夏练”并不是要求人们在炎炎烈日之下练功,夏季练习可以选择比较阴凉而又通风的地方。在闷热的地方练拳,身体消耗甚大,容易中暑,训练时间早晚为宜。
人体生理上某些器官总是有一些惰性,各关节、韧带、肌肉也需要预先拉开,以适应大幅度而又转折多变的动作,这样才能防止受伤。
遇上大暑炎热天,体力消耗比较大,可适当减小运动量和强度,训练目的以巩固技术、提高技能为主,训练内容以技术的全面训练为主,兼顾重点动作和短缺环节的突破性训练。应注意根据气温,灵活调整运动量,在气温过高的时候训练,运动量应小些,耐力和力量性训练应减少,柔韧性训练可增多。
当练得满身大汗时,应注意不要到通风口或电风扇前吹凉,否则不仅易感冒,肩、腰、膝也容易因吹风而受寒。
夏天练太极拳过程中如出汗过多,可少量补充水分。如仅是渴感,可口含少许水润润喉咙就能缓解。运动结束后,让身体放松下来,五到十分钟后再饮水,这样可以极大避免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待身体肌肉放松下来再少量多次地饮用,并适当补充淡盐水,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水盐平衡;喝些糖水、果汁、有助于尽快补充消耗的能量,促进身体恢复。
练习太极拳后,不要图一时痛快,马上去冲洗凉水,最好用温热水擦洗。有坚持冷水浴习惯的人,可休息一会儿,待汗退和体热稍降时,再进行冷水浴,不要满身大汗就跳入冷水游泳或洗澡。
从衣着上来说。以太极服和宽松的衣服为宜。应穿太极鞋或运动鞋练习。练后及时换便鞋,不要赤脚练习,否则容易扭伤踝关节或被地面坚硬物擦伤。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管天气多冷或多热,都应坚持体育锻炼,这样才能使身体更好地获得“顺四时、适寒暑”的能力。其实,在炎热的夏季,不爱体育锻炼的人,越是怕热越觉得热,越不活动,肌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就越差。在热环境下锻炼,能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体腺开放加速,散热能力得以提高,使肌体有更强的调节体温能力,所以我们提倡“夏练三伏”,静心、养心、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