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作家武志红曾说:一次生命,是心灵不断成长的过程。只是,对于心灵的转变,我们常处于混沌状态,不知自己已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仪式来提醒自己,甚至引导自己的转变。
有时候在想,心灵的成长并非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我们需要一些具体的仪式来呼应心灵成长的节拍。在生活中,我们的人生不断地发生着转变,每一次转变,我们都需要一些仪式来提醒自己。这些仪式,都在提醒我们,我们的人生的确有过一些转变,我们必须直面这些转变。本期漫谈古礼,我将从“人的成长礼节”、“心灵成长的仪式感“去聊聊古代出生礼节有哪些小学问。
我们知道,华夏民族是一个礼仪文化极其发达的民族,拥有出生礼、成年礼 、婚礼、成长礼到葬礼的完整的生命礼仪体系。华夏生命礼仪饱含了华夏人文特色,有“冠”与“笄”的成年礼, 有宁静优美的“昏礼”,有庄重安详的葬礼,出生礼也是别具特色。
出生礼,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出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出生礼是中国传统的诞生礼俗之一,多在小孩出生三天后举行,不同地区、民族形式多有不同,一般有祝福、保健、占卜等几层含义。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男弄璋、女弄瓦《诗经·小雅·斯干》曰:“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 ,载弄之璋。”“乃生女子, 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意思是说,如果生了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给他穿华美的衣服,给他玩白玉璋;如果生的是女孩,就让她睡在地上,把她包在襁褓里,给她陶制的纺锤玩。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意识非常明显。
男悬弓、女悬帨“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礼记·内则》)若生的是男孩,则在侧室门左悬弓一副;若是女孩,则在侧室门右悬帨。帨,音“睡” ,是女子所用的佩巾。周礼昏 礼中,女子出嫁,母亲也要亲自为女儿系结佩巾。显然,弓与帨,具有鲜明的性别特征。
名子(名子非名字,成人礼后才有)孩子出生后,大人为其取名,称为“名子”。
报喜一般是由孩子的父亲赴亲友家,主要是岳父母家报喜。所持喜物主要有红鸡蛋、喜饼等。 现如今,刚有了宝宝的年轻父母,还要准备一些装满喜蛋、喜饼、喜糖的诞生礼盒,把这个喜报传递到更多的人,比如好友、同事、领导,这份初为人父母的喜悦之情跃然可见。
三朝礼指婴儿出生第三天接受外婆家的赠礼。旧时凡产妇生头胎,娘家要送婴儿一年四季所用的衣裤、兜蓬、尿布、座车、摇篮等。富有人家有送银项圈、银手镯,甚至是金质的。 此外还送彩饼、红蛋、花生、橘子等,以示吉利。
另外,三朝这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请产婆到家替婴儿洗澡, 所以又称“三朝洗儿”。婴儿出生后三天没有发生意外,产妇也平安度过三天,全家人便得以安心,向亲友报喜祭拜神明跟祖先。
三朝洗儿用的“洗身躯水”需要用桂花心、柑仔叶、龙眼叶、石头仔及 12 枚铜钱煮成, 洗澡时,用石头在新生儿胸前“搭三下”,是希望小孩头好身体壮,此动作叫“做胆”,如果是女生则不用,因为古时认为女命低贱,不需做胆也很好养活,另外石头需选较圆的,表性情才会圆满有变通,用柑仔叶及龙眼叶是希望小孩长大后向柑仔跟龙眼那样甘甜,事业也像 果树一样繁茂。洗完澡在穿上“红婴仔衫”,因为以前刚出生的婴儿没有穿衣服,要等到三朝祖母做好“红婴仔衫”才穿的。
穿好了新衣,就抱到大厅去拜神祭祖,告知祖先家中多添一位成员,并且向婴儿有关的神明致祭,如注生娘娘、送生娘娘、床母、妈祖、观音等,祈求庇祐,拜神祭祖的祭品是三牲酒醴、鸡酒油饭,注意的是,这时的牲醴的鸡脚需直伸不可以内折,取婴儿脚腿发达健壮之兆,另外酒也要一次倒满就好,不需要分三次,如此婴儿才不会时常到处洒尿而且有规矩, 拜完神后,并“号名”,以前人在三朝时大多取的只是乳名。
这天还要带著油饭跟鸡酒前往外家(娘家)报喜,外家得报后,便回送各种食物补品, 并且可以到男方家中,替女儿“做月内(坐月子)”,此日也要做油饭分赠亲邻,亲邻要以白米作为回礼(碛盘),另外在回宴亲友时,一定会有面,称为喜面或喜三面,表长寿之意, 期望新生儿能长寿。
早在唐玄宗的时候,就有三朝洗儿的习俗,另外有些地区还有“添钱”的仪式,就是在新生儿的洗澡水中投入钱,并且依照钱数说吉祥话,三朝习俗都是在为新生儿祈福,希望能得到神明的庇祐及大家的期许,平平安安的长大。
另外,除上述所讲的“三朝礼”之外,对于孩童出生最为隆重的莫过于“过百岁”。过百岁应该是目前中国迎接婴儿仪式当中最常见、最盛大的了,汉族在孩子出生100天时,举办庆祝仪式,预祝孩子平平安安、长命百岁。这一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被邀请过来,当然还要赠送给婴儿红包和礼物,姥姥家除了红包外,长命锁、“百家衣”也是必不可少的,长命要客娃娃生辰八字锁锁住娃娃长命百岁,“百家衣”则是由姥姥到其他人家讨碎布拼成的。
待孩子在一周岁时,便开始抓周仪式。据史料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周岁礼,可谓是小孩出生礼的最后一个高潮。会在桌上摆好笔墨、书籍、宝剑、算盘等物件,然后把孩子放到桌上,孩子最先抓起什么,就预示孩子将来会在哪方面有所成就。
以上的这些传统的仪式感也一直流传至今,尤其在农村较为常见。其实,除了对于新生幼儿“摇篮边的礼节”外,古代对于孩童不同年龄段还有相当多的仪式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