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经验>

六种人不宜吃鹿茸(鹿茸最佳吃法)

来源:原点资讯(m.360kss.com)时间:2022-11-01 16:23:18作者:YD166手机阅读>>

虽然鹿茸不具毒性,但它是温热性药物,所以不能妄施滥投,而必须因人、因证而施。我国近代著名医学家曹炳章认为,鹿茸固然属补精填髓的补益佳品,但是,“服食不善,往往易发生吐血、衄血、尿血、目赤、头晕、中风昏厥等症。”这种说法,在于告诫进补者,应当辩证施补,合理用药,才能收效。否则,发生上述病症,实属难免。

1、内有实火者不宜服用。

大凡出现高热烦渴、目赤肿痛、痰黄、吐血、衄血、尿血、热毒疔疮痈疽、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脉象弦数洪大者,均为内有实火所致。苦以鹿茸进补,只能是抱薪救火,适得其反。

2、有高血压、肝病者须慎服用。

凡是高血压、肝炎及肝功能不全等病症,属于阴虚火旺或内有实火者,必须遵循医嘱,慎重服用,不可自行选用。

六种人不宜吃鹿茸,鹿茸最佳吃法(1)

3、进补鹿茸及各种鹿茸制剂的禁忌。

服用鹿茸时最好不要喝茶、吃萝卜,尽量不要服用含有莱菔子、谷芽、麦芽和山楂等中药,因其会不同程度地削弱鹿茸的药力。

4、外感疾病不宜服用。

无论外感风寒,还是外感风热,大凡邪在肌表,必有恶寒、恶风、发热、头痛、肢节疼痛等症状,这时,切忌服用鹿茸。

5、肾有虚火者不宜服用。

虚热证:临床有干咳少痰、咯血、烦躁、唇赤舌绛、舌面光剥或干裂、津少口渴、两眼干涩昏花、午后潮热、两颧发红、盗汗,手足心热、脉象细数等症,均为肾阴不足,虚火旺盛所致。若误用鹿茸等温补药,显然药不对证,必然造成助火劫阴,伤津耗液。

6、进补鹿茸及各种鹿茸制剂的禁忌。

栏目热文

鹿角适合什么人群喝(鹿角市面上多少一公斤)

鹿角适合什么人群喝(鹿角市面上多少一公斤)

鹿茸是名贵的珍稀中药材之一,具有显著的延缓衰老、强性助精的功效,对于阳痿病的治疗有独到的功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副主...

2022-11-01 16:19:45查看全文 >>

鹿茸与鹿角有什么区别(一等二杠鹿茸图片)

鹿茸与鹿角有什么区别(一等二杠鹿茸图片)

说到鹿,有些朋友肯定会想到日本的奈良。可以说,鹿已经是奈良特有的一张明信片了。奈良公园里的鹿,代代繁殖至今已经1300多...

2022-11-01 16:23:55查看全文 >>

鹿角治什么病最好(鹿角的正确使用方法)

鹿角治什么病最好(鹿角的正确使用方法)

本期专家李春义博导 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特种动物干细胞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特种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

2022-11-01 16:48:53查看全文 >>

鹿角能催乳下奶吗(为什么喝鹿角能下奶)

鹿角能催乳下奶吗(为什么喝鹿角能下奶)

6月5日,穿山甲升级为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国药典》被除名,终于,大家可以舒一口气了,至...

2022-11-01 16:14:39查看全文 >>

鹿角的四大禁忌(老鹿角多少一克)

鹿角的四大禁忌(老鹿角多少一克)

八仙过海的主题曲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那就是“人说天上好,神仙乐逍遥”。神仙之所以可以快乐逍遥,就是因为凡人实现不了...

2022-11-01 17:02:32查看全文 >>

野生鹿角多少一克(鹿角回收价)

野生鹿角多少一克(鹿角回收价)

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其中“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古文《礼记》则明确记载了“夏至...

2022-11-01 17:02:42查看全文 >>

鹿角片泡水喝的正确方法(干鹿角泡水喝一天几次)

鹿角片泡水喝的正确方法(干鹿角泡水喝一天几次)

一般来说,夏天应该是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中医有一句话叫“阳逢阳旺,阴逢阴盛”,很多人会问,那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养阳,不会“...

2022-11-01 16:36:43查看全文 >>

鹿角与什么泡水喝效果最好(干鹿角泡水喝一天几次)

鹿角与什么泡水喝效果最好(干鹿角泡水喝一天几次)

今天迎来2021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冬至,自此开始,我国进入传统的“数九寒天”,即将进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段。中医有这样...

2022-11-01 16:18:11查看全文 >>

鹿角是治什么病的偏方(鹿角对治疗癌症有效果吗)

鹿角是治什么病的偏方(鹿角对治疗癌症有效果吗)

黄芪太子参治雷诺病【功能主治】主治雷诺病。【偏方组成】生黄芪、太子参各30克,鸡血藤、丹参、仙茅、淫羊藿、全当归、枸杞子...

2022-11-01 16:46:55查看全文 >>

鹿角怎么加工处理(鹿角工艺品处理方法)

鹿角怎么加工处理(鹿角工艺品处理方法)

【辽宁名片寻访录】县区篇① 【开篇语】地方名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代表了当地的形象,是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由本报策划推...

2022-11-01 16:25:53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