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断迭代的今天,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实际需求与传统教学培养滞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缩短毕业生从学校迈向企业的距离,实现从高校到社会供需对接“前移一公里”,湖南信息学院推出了一项全新的实战应用型企业人才培养方式——“软件卓越人才班”。
7月9日,该校首届“软件卓越人才班”结业典礼在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电子信息学院、商学院8个专业54名大二学生历时8个月免费学习,经过理论通关、项目实训、综合笔试、验证考核,最终52名学员顺利结业。据悉,此届软件卓越人才班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性的改革,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专职机构,提供专业场所。导师均由来自企业具有丰富“打仗”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课程教材全部根据一线实战经验自主编制,紧跟当前市场需求和趋势。实训阶段完全模拟企业项目推动,学员分成7个项目组,根据国际生产标准(国标CMMI3标准以上),严格按照企业实际软件项目规范化操作流程研发软件。所有课程的学习都是在课余、周末、节假日进行,学员们既是学生也是“员工”,导师们既是老师也是“主管”,教室既是班级也是“公司”,通过角色互换,场景互换强化实践教学带入感,提高学员市场适应能力,立志于培养“年薪制”人才,让学员走出校园即可享受年薪待遇。
来自信息学院本科软件工程专业17级的张浩,是首届软件卓越人才班zyt1项目小组负责人,该项目组历时4个月研发了“CLMS管理系统”,能够轻松实现数据统计、提交报告、互动答疑、内容发表、任务通知、全文检索等一系列功能,目前正在申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身为湖南信息学院软件卓越人才班大家庭的一员我非常自豪,8个月的学习收获颇丰,为今后就业打下了扎实的实践基础。虽然还没有毕业,但已收到不少知名企业的offer”,张浩说道。该校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届软件卓越人才班导师陈宇波博士表示,软件人才卓越班是高校工科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上的一次探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软件卓越人才班”为核心的三层培养模式,通过线上“软件卓越人才大讲堂”,吸引了广大对软件开发有兴趣的校内各专业学生,54名核心学员通过传、帮、扶等形式将卓越班的学习成果惠及到更多同学,在全校形成了以点到面的辐射效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对具备云计算、大数据运用与其他新兴数字技术能力的计算机软件人才求贤若渴。结业典礼上,该校董事长陈登斌表示,湖南信息学院创立“软件卓越人才班”,是落实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举措和让大学生忙起来的重要行动,是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一批真正能满足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受欢迎的应用型、实用型软件专业人才是该校深化教学改革矢志不渝的方向。学校将对这一创新培养模式进行普适性推广,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就业,为各行业培养更多受欢迎的、高质量的大学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智力支撑。
通讯员杨浩 潇湘晨报记者殷建军 李楠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