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月亮虽然也在绕着地球运动,但轨道与地球的距离却近得多。换言之,古代月亮离地球更近。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古人们留下了不少记载。在《金史•天文志》中记载了一条令后世的我们捉摸不透的记载:
太宗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年),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
按理说,月球本该是每天都按照相对固定的轨道进行运动,然而在农历五月十五日这一天,月亮却好像如今的人造飞行器一般,突然偏离了轨道向南行驶,很快就又从南而回,继续按照往日的轨道路线上。
这个记载说实话很罕见,不同于过去的一些神话传说,记载它的居然是在正史中。不过,月亮如此“奇怪”的表现其实在大洋彼岸的美洲同样也有传说体现,在美洲的不少古老神话中都堂而皇之地传承着这样的故事:月亮在天空中蹦蹦跳跳,忽然会往某个方向运动,然后很快就又回到了自己的轨道上。
倘若我们认为这些神话都是虚构的,没有丝毫现实的依据,那么我们大可直接武断地认为这不过是古人的臆想。然而,若这些记载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呢?那么月亮的来历似乎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这样的前提下,有位作家大胆地提出了一种理论,认为古代神话里对“天”的记载其实和如今的天不是一样的含义,而是月亮。只不过,在某种事件发生后,这个“天”越升越高,变得高不可攀,以至于古人们逐渐又给他起了个新的名字,即“月亮”。
这个人提出的理论其实恰好可以解释古代的一些关于“天”的传说,比如我们曾经摸不着头脑的“天地分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共工头触不周山而导致天倾西北”等,似乎都描述了某个事物逐渐由地面升高,最终远离了地球。
这个理论倒也不能说没有依据,比如月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生命的消失有着密切的*在世界上很多民族的神话里就广泛地把月亮视为地狱,又或者视为是生命或灵魂的居留地。比如在神秘的玛雅文明中就认为人死后的灵魂会回到月亮。其实,古印度同样也有此类说话,比如在印度的《考史多启奥义书》说:“人离斯世也,彼等皆入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