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20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的梁老师,过去15年,一直是人大附小的数学老师和班主任,培养了一波又一波学生。
人大附小、人大附中、人民大学,在海淀被称为人系,是海淀乃至北京优质教育的排头兵。这样的一位难得的数学教师现在能够来到我们身边,大家一定要抓住机会!千万不要错过,积极向梁老师取经。
作为一个爸爸,梁老师也是非常成功的,去年梁老师的儿子考入清华,他也实现了陪孩子成长的阶段性成功。
到现在梁老师写公众号一年多了,最可贵的是梁老师出身教学一线,他在公众号里讲的是最实用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及家长朋友们最关心的育儿问题,还有他对当前一些教育现象的分析看法。说是一个宝藏号,一点不夸张。
要想更多了解梁老师,知道他为什么从附小辞职,如何把自家孩子培养的这么优秀,强烈建议大家关注梁老师。今天估计有不少读者要熬夜了,因为梁老师的文章,真的是篇篇都是精品。
文章结尾,梁老师还给大家带了了【独家的人大附小学习资源】,大家记得去领取呀
转眼四月了,孩子们按照教学进度应该至少完成了两三个单元。这学期和上学期一样,学校依然没有单元测验和期中考试,尤其是这些日子不少地区的孩子又进行了比较长时间的居家学习。孩子们到底学得怎么样,可能家长们心里都没底。
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如果把考试测验当做获取分数的一种手段,用来给孩子们排名真的没有必要,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更是这样;但如果我们把考试当做检测孩子学习情况、检测老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我觉得还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既然有了这样的政策,咱们也只能坦然面对。我们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其实更应该关注孩子的课堂表现,和孩子每天的作业情况。
这几个题如果孩子做起来很轻松,虽然不能保证他之前的学习毫无问题,但肯定问题不大;如果做起来比较困难,那咱们可就得反思回顾他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了。该补得补,该和老师联系就和老师联系。
全国数学教材的版本太多了,今天我还是以北师大版教材的顺序来讲,反正全国课标都一样,这些内容孩子们还是都会学到的。
一年级
一年级不管什么版本教材这时候都是起始阶段,从识数,到读写阿拉伯数字过渡到加减法。有一些幼小衔接基础的孩子觉得会非常简单,有的孩子甚至会觉得上课无聊,更有一些家长也会轻视这段时间的数学学习。
我一直认为会做题只是学习数学的一部分,我们更要关注习题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孩子们刚开始做这样的题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在于加减不分。看图列算式,拿不准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这是孩子对加减法意义理解模糊的表现。
加法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表示合并、移入、增加等,孩子容易理解,属于顺向思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现实中的模型往往是剩余、减少、比较等。和加法相比,减法理解起来就稍微困难一点,对于孩子来讲属于逆向思维。
上面图里的这道题,就是典型一道减法题,是知道整体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让孩子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可是孩子遇到这样的题不是用9-3=6,而是非常容易想到加法6 3=9,这是一个易错点。
这道题也是减法题,用的是减法模型里的“剩余”,6个气球破了4个,还剩几个?6-4=2(个)。
一年级孩子刚开始学习加减法的时候,这样的题特别容易出错,咱们老师和家长除了一再的和孩子强调,等于后面的数是答案外,更要让孩子理解加减法,尤其是减法的意义。
加法是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现实生活中有多种的原型,比如合并、移入、增加等。孩子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些原型,但不知道他们都可以用加法表示。
减法也是如此,剩余、减少、比较等。同时减法还是加法的逆运算,孩子们就很容易搞混。
比方说上图的这个题,孩子们一看图就知道这里面有6、4和2三个数,2 4=6最顺了,2表示的是剩下的两个气球。所以孩子往往列加法算式来表达。
如果孩子有这种问题,我们可以让孩子把图一点一点讲出来,比如说,原来有6个气球,其中有4个破了,还剩几个气球?然后咱们就可以让孩子抓关键词了,“还剩”是求剩余的意思,那是用加法还是减法表示更准确呢?孩子自然就突破了。
随着学习深入,孩子接触的运算模型越来越多,这个坎一定能跨过去。
二年级
二年级的孩子这段时间除了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之外,要开始接触乘除法了。假期里我专门讲过怎么背乘法口诀,如果有孩子假期里已经把乘法口诀背熟练的话,这段学习会相对轻松得多。
咱们先说两位数加减法的典型题、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