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讳文化
古人无论男女,都非常重视避讳名字。因为名字和生辰八字里,带有神秘信息。有可能被居心叵测之人施以巫术,给本人带来生命威胁。
能够直呼某人名讳的,理论上只有三种人:君主、父母(祖宗)、老师。
除这三种人,其他人都不可以随便呼名。只能另想办法,用身份、排行、官衔等方式代称。
当然,理论到了实践中,有时候会放宽。比如宝玉为了好养活,故意让大家呼名,这是贾家上层同意的。
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名讳都是人生第一大事。历史上有多少人因一时不慎,违反了禁忌,丢家弃命。所以不要以为,叫个宝姑娘有啥了不起?
2、婚俗礼法
《礼记·曲礼》说:“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要求男女只能通过媒妁之言,知晓对方的名和字。
换句话说,不是为了婚配,知晓异性名字违反礼法。尤其是女孩名的泄露,跟现代高考题泄露差不多。
为啥古代的爱情戏里,必有男女互相问名的桥段?呵呵,那便是自由恋爱的标志啊。
红楼梦里宝黛问名,这种经典桥段,古人一看就明白啥意思。但必须指出的是,从礼法上讲又毫无问题!因为她俩不是私自交往,而是在贾府收养黛玉的前提下,在长辈的见证下,兄妹相见。
所以宝黛初见那场戏,是在符合礼法的基础上,光明正大的自由恋爱!曹公对宝黛的偏心,可见一斑。
宝姑娘之名,虽然在内帏里叫,但主仆妇女众多,她们都有丈夫。女人们叫惯了,男人们自然都知道了,社会上也就知道了。
女孩名为社会所知,按当时的观念,将蒙上卖身的味道。傅秋芳就是个例子。
书里明确写了,傅家对女儿待价而沽。因此,傅秋芳之名便传得满城皆知。甚至大家还知道,她是个琼闺秀玉、才貌俱全.......现代人还以为这是夸她呢,其实这段全是用青楼头牌的味道去写的。
红学界都承认,傅秋芳是薛宝钗的影子。傅家是暴发户,一兄一妹的配置,完全是薛家翻版。
黛玉跟贾家形成了收养关系,但无人敢叫她名字。宝钗跟贾家什么关系都没,作为外人,却把名字叫的震天响。这就是差别。
05 红楼梦里的名讳学有人可能会质疑,贾母不是也常叫女孩名吗?如探春是“探丫头”,迎春是“迎丫头”,史湘云是“云丫头”。
这是正常的。其一因为她是最高长辈,其二只局限于自家范围内。
当见到外人时,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看40回带刘姥姥游园时:
王夫人道:“问老太太在那里,就在那里罢了。”贾母听说,便回头说:“你三妹妹那里就好。
刘姥姥是外人,在她面前,贾母始终不提任何女孩名!是任何!
她时而说“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儿”,时而说“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时而说“你三妹妹”,连对宝钗也变成了:“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
看看,啥叫高级贵族?明白了吧!刘姥姥来了一趟,一个人名也甭想知道。
南安太妃笑道:“既这样,叫人请来。”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
这是70回面对南安太妃时。贾母对外姓女孩用姓氏尊称,自家女孩用排行代称。
如何对待自己之名,如何尊重他人之名,里面满满的全是学问。看懂细节你就会明白,贾母是如何滴水不漏,这才是全家人的表率!
王夫人、薛姨妈却处处掉价,随时拉垮,活脱脱两只二哈。她们让宝钗宝琴,前赴后继的制造笑料。
又道:“就用‘红梅花’三个字作韵,每人一首七律。邢大妹妹作‘红’字,你们李大妹妹作‘梅’字,琴儿作‘花’字。”
注意到了吗?大观园新来的几位亲戚姑娘,别人被称姓,只有宝琴被称名。
你不要告诉我,这是种族歧视。没人敢歧视她,除非王夫人自己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