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飞船返回过程
利用之后两个半小时的“单飞”时间,宇航员和地面控制中心会再次检查飞船各系统状态和飞行参数,对轨道进行微调,将推进舱喷口朝向前方,以确保飞船能按照计算结果降落到预选区域。一旦飞船开始点火制动,就没有回头的可能。
倒数53分29秒,推进舱发动机点火,飞船开始减速制动,这时候距离预定着陆场还有半圈,飞船开始下降高度。
与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飞船制动发动机点火时长仅4分40秒,飞船的速度只变慢了0.12公里/秒,宇航员几乎不会感觉到飞船正在减速。但即便是这么小的速度变化,重力作用也会使飞船在22分钟内下落270公里。虽然水平方向的速度减慢,但垂直方向的自由落体会使飞船加速向下“俯冲”,飞船的合速度达到7.6公里/秒。
进入大气层前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
在大约100公里高度,飞船返回舱开始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候飞船处于无动力下降阶段。但是这不代表飞船不受控制——由于科学家的精妙设计,飞船会自动将它最耐热的底部朝向前方飞行。
细心的你肯定注意到: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飞船全做成一头大小,并且无一例外都是大头朝前飞行,与火箭的尖头朝前是相反的。这是为什么呢?
飞船从大气层外返回,它主要靠空气的阻力而不是消耗燃料来为自己减速,大头朝前能够提供更大的空气阻力,好将飞船从7.6公里/秒的高速度降到0.2公里/秒,之后再打开降落伞才不会发生危险。引导伞、减速伞和降落伞将在大约10公里高度依次打开。
飞船重心决定了返回时的姿态
当飞船下降到100公里高度的大气层,空气开始变得稠密起来。越来越多的气体粒子撞击飞船表面,阻碍飞船前进,这使得飞船产生了一个向后的拖曳力——也就是空气阻力。但飞船包括里边的航天员因为速度很快、动能很大,所以航天员会感觉到越来越强的过载,强大的压力使得人喘不过气来。
与此同时,空气粒子撞击飞船会产生热,飞船表面温度升高到约1480℃,没有几种金属能在如此高温度下还能保持强度。为了保证飞船不在返回过程中焚毁破碎,科学家在飞船底部加了一层又厚又坚固的隔热罩(俗称“防热大底”),隔热罩的表面覆盖着烧蚀材料,它能在高温下燃烧、蒸发、将热量带走,从而保护飞船不被烧化。
与“联盟号”返回过程相同,当神舟飞船返回时,我们能看到天空出现一颗闪亮的“流星”,但你不需要为航天员担心,因为燃烧的主要是防热大底和飞船表面的隔热材料,飞船内部只是稍稍有一点升温。
联盟飞船返回时舷窗外的火光
我们再回到开头的问题:神舟飞船返回还能更快些吗?
实际上,如果从飞船开启发动机开始制动这个关键节点开始计算,神舟十二号的返回过程大约是49分钟,神舟十三号差不多也是这么长时间,比“联盟号”飞船快4分钟。如果想要更快速下降,就要采用更“陡峭”的再入角,这将带来三个致命问题:
一、飞船再入的初速度很高,大角度进入大气层会导致飞船表面升温过快、温度过高,这将超出飞船防热层的承受极限,使飞船烧毁。
二、“联盟号”飞船进入大气层时的再入角度为1.35°角,它几乎是以水平飞行状态进入大气层的,飞船底部也会因为重心偏移而产生升力,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足够的减速时间。减速过快会破坏飞船结构,使飞船在高过载下散架。
三、尽管受过严格训练的航天员能承受高达9个g的极端过载,但在太空工作生活半年之后,航天员的肌肉功能减退、骨质丢失,抗过载能力下降,太高的过载是要命的。所以飞船返回过程的设计最大过载通常在4个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