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要花费2000多亿美金用于进口芯片,然而龙芯一号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信息产业无芯的历史。从3A1000到2000,我们用完全一样的工艺,只靠设计,将它的性能足足提高了15倍以上。原来需要33秒才能打开的文件,如今鼠标一点就能够瞬开。我们面向市场和用户,不断地进行优化,从无到有建立起龙芯生态体系。CPU的设计难在哪里?龙芯是如何发展的?什么是龙芯的产业生态体系?
出品:格致论道讲坛
以下内容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福新演讲实录:
龙芯是我国自己研发的一颗CPU芯片,2018年,我国中兴通信公司——一个年产几百亿的高科技企业被美国制裁,差点就因芯片断供而直接休克。
后来美国又制裁华为,我们都在看着一轮一轮的制裁。
直到今年美国使出大招,说我们只要用了美国技术的企业,就不能给华为服务,直接切断了华为的生产渠道。
因为台积电的生产设备里有美国技术,所以它就无法给华为生产,直接就把华为最新的mate pro变成了限量版。
通过一次次的事件,大家能够看到芯片是多么重要,芯片是扎扎实实地被卡着脖子。
CPU的研制什么是CPU呢?
CPU应该说是芯片中的芯片,是芯片中最难做的一种芯片,它的复杂度、性能要求是最高的,它是用在我们个人电脑、服务器等最需要性能的场合的。
这就是我们做的几颗芯片的样子,它最大也只有几平方厘米,但是里面大有玄机。
一颗芯片里可以藏几十亿个晶体管,这是一个最基础的单元,它一秒钟能够进行上百亿,甚至更多的运算。
如果我们把科研比作攀登高峰,那么做芯片可以说是在爬喜马拉雅山,做CPU就是爬珠穆朗玛峰。
国产芯片的市场情况是非常堪忧的,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领域里,国产芯片的占有率很多都是零,包括个人电脑和服务器里用的CPU。
这个零,当然不代表完全没有,只是说数量太少,可以忽略不计。
比如CPU这块,我们这两年进步很大,今年有希望把这个数字改成1%,但也就是仅此而已。
这样的占有率对我们来说,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我国每年在进口芯片上面,要花2000多亿美金,这是第一。
第二,因为我们无法做芯片,就占不到产业的上游,真正的IT产业里最赚钱的企业,往往都是上游这些做芯片的。
我们整个电子信息产业中,百强企业的利润加起来还不如美国一家苹果公司的利润,这就是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
当然这个情况不是没有人看到,比如为什么华为现在被美国制裁,仍然能够挺住它的攻击?
就是因为十年前,它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风险,开始启动了备胎芯片的计划,在内部悄悄地做了很多芯片。
在科学界,我们计算所的老所长李国杰院士,也是早在2000年前后,就在国家到处呼吁,说我们必须立项做CPU了。
当时专家们有很多意见,就是大家都觉得这个太难了,现在还不到时候,所以当时从国家没要到钱。
后来李所长就下定决心,从自己计算所有限的经费里挤了100万,先在所里立了一个内部课题,鼓励年轻人来做CPU,这时才有了我们龙芯课题组。
真正做起龙芯来时,我们才发现,做CPU不是爬一座山,而是爬N座山,这些山大概可以分成两个群。
一群是来自CPU里的,要做一个好的芯片,做一个性能很高的、用起来很快的芯片,有非常多挑战。
但是,即使做出这样一颗芯片,要放到市场上去能用起来,就意味着外面要打通一个产业链。
得有很多人愿意用龙芯,愿意给它做整机,愿意给它写软件,要有一个繁荣的产业生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难度更大。
里面CPU的设计难在哪里呢?
主要就是大、复杂,为什么呢?
现在我们的半导体工艺发展很快,最新的工艺是5纳米,5纳米是什么概念呢?
一根头发丝是80微米左右,5纳米就意味着能在头发丝里放16000根线,它能在头发丝这么小的地方走那么多。
一颗芯片里,现在典型的能够在里面放几十亿到上百亿的晶体管,这么多资源在里面怎么指挥,怎么组织分工协调,才能让它发出最大的效力?
还有很多其他的局限性,比如并不是堆得越多越好,它在工作时是会发热的,热到一定程度,它就无法再继续工作。
而现在的芯片真正工作起来时,里边的热的密度就差不多已经相当于电炉丝的密度了。
在这种限制下,又不能无限制地堆,但是又要极限地去追求性能,极限地压榨工艺的潜力,这时就要想办法去做设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