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禁闭岛》仍旧为观众津津乐道。这部电影可观性确实不错,但同时也是一部马丁·斯科塞斯自作聪明的电影。从2010年公映开始,电影就一直争议不断,由于其过于开放的结局,出现了诸多版本的猜测(大概可分为阴谋论和精神病论)。有争议就有传播量,因此吸引了大批观众对这部电影趋之若鹜。
从电影筹备之时,马丁对这部影片的期望值便很高,他说“我一直想尝试悬疑味道比较浓烈的电影,虽然我很喜欢讲述那些地下帮派的故事,但我确实也在寻找另外的可能性,在拍摄完纪录片《闪亮之光》之后,我觉得我应该再接再厉,继续尝试其他类型的电影,正好那时候我看到了《禁闭岛》,因此立马就把本片的拍摄提上了议程。”可见,这部电影在马丁看来是他固有风格的转型之作。
《禁闭岛》拍摄完成后本打算于2009年年末上映,但是由于奥斯卡评奖的癖好——往往对离评奖期近的电影伸出橄榄枝,因此,导演马丁心怀着角逐奥斯卡的雄心,将这部片子的公映时间延续到了次年的二月份。奥斯卡评选从2004年开始由三月份末改为了二月份末,之后的几年中,除了特殊情况改变日期,几乎都是按照这个时间点举办。二月份上映最成功的例子是《沉默的羔羊》,当年这部电影横扫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几项重要大奖,可以说在奥斯卡评奖史上这类将多项重要大奖囊括怀中的电影十分少见。《禁闭岛》有效仿《沉默的羔羊》之嫌。
可惜的是,《禁闭岛》上映之后获得观众叫好不少,但是在影评人的眼中,着实一般。电影不仅仅没有获得奥斯卡重要奖项,连提名都没有,可以说,完全不受奥斯卡待见。其他美国重要电影展同样将这部电影打入了冷宫(如金球奖)。土星奖和青少年选择奖是垂青这部电影的屈指可数两个影展,但除了青少年选择奖颁了一项最佳悬疑电影男演员给莱昂纳多,其他奖项也都止步于提名。可以想见,当时满怀期待的马丁老头看到《禁闭岛》在影评人眼中一文不值,心中该有多憋屈。
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局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根据各类影评众说纷纭的猜测,我便明白了为什么这部电影会被电影展的评委无情打入冷宫。一部电影适度地给予开放性的结局是件很好的事情,可以让观众反复回味,但是当结局过分开放,或许反而会引起一种认为电影无意义的不适感。一部电影在观众群中各说其话,想必在各大影展中评委的眼里也是如此。
这部电影一般来说大家可以解读成两种结局,一种是主人公泰德的确是联邦法警,此次去禁闭岛查案却被岛上人用阴谋把他置于精神病的境地;另外一种是主人公泰德正如电影结尾所写,本就是一个精神病,整部电影不过是大家陪他演的戏。后者是较为主流的观点,这种情况下,影评人们大概会将电影归为“泰德是精神病”的结局。这样一来,这部电影将变得毫无价值可言。
如果说电影所有的戏码都是一个精神病的想象,那些布置的可疑人物不过是他的幻觉,那么电影所呈现的就变成了一场闹剧。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胡思乱想又有什么深度可言?电影的悬疑性的确值得称赞,但是最终主人公精神病的真相,让一切的铺垫和悬念都毫无意义。导演马丁如果在电影结尾有稍稍的暗示,告诉观众,最终主角泰德是被一个巨大的阴谋陷害,相信了他是精神病的事实,那么这部电影的深度会强化不少。导演马丁为了制造悬疑,将结局设置的过于开放,其结果必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那份冲击奥斯卡的熊熊之火也因此被浇灭。
阴谋论倾向的七大疑问于是,我个人来解读这部电影更愿意用阴谋论的视角,即真相是主人公被人算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