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产品中嵌套的各式小游戏
上图是三个完全不同赛道的互联网产品,左边是盒马、中间是网易云音乐、最右是美团,虽然赛道完全不同,但是小游戏的类型却十分相似,甚至对于很多小游戏开发者来说只不过就是同一个游戏接入不同的平台而已,边际成本十分低,当然是有渠道就多投放咯。
但是对于一些本身与游戏定位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产品来讲,为什么还要专门维护一块游戏专区呢?其最初的诉求,想要通过小游戏来提升用户的使用时长,相应的间接提升的留存转化,这些小游戏又起到了多少作用呢?
从卡诺模型来看,小游戏这个模块可能对于大部分产品来讲,不仅仅不能成为期望要素或者是甚至很多情况下因为其过分干扰了用户完成的产品体验。
比如导致外卖点餐受干扰,频繁插件更新导致用户的app越来越臃肿,无法退出等等,这些本身看似是无差异的因素最后又有可能发展为反向属性,即做的越多错的越多,用户反而更反感。
产品必备分析工具–卡诺模型
2.2 小游戏也有“真香”时刻
虽然大部分读者可能对于短视频里或者是各类app中不小心刷的小游戏嗤之以鼻,觉得怎么可能有人喜欢玩这种东西,但是其实很多用户在某次很无聊的情况下(比如疫情居家隔离)点开了之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比如前不久在脱口秀大会第五季上交大毕业的庞博讲的自己的一个段子。
庞博第五季「脱口秀大会」分享–自己的小游戏故事
从现场的观众笑声反应也可以看出,其实庞博的经历应该很多人也遇到过,因为无聊点开了一款小游戏,本来期望不太高,或者开局特别顺利,结果第二关难度一下加大了。紧接着就唤起了自己一定要赢得胜负心,于是一发不可收拾。
就跟前段时间大火的“羊了个羊”一样,所有游戏的本质其实都是抓住用户的心理,利用心理让用户上瘾,最终产生付费行为、观看广告或者是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上面,甚至召唤亲朋好友一起帮着玩通关。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庞博玩小游戏”这个段子,其实就是产品经理设计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了,用户确实上瘾了,还产生了内购,提升了DAU、CTR、CPA等一系列数据。
2.3 什么样的产品适合做小游戏
正如前面讲的,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强行融入小游戏,但是有些产品却天生适合做小游戏。比如前面提到的短视频平台,根据抖音发布的《2022小游戏用户洞察报告》数据可以看出,小游戏用户的主要偏好是视频和直播,也就是说喜欢刷短视频看直播的用户和喜欢玩小游戏的用户高度重合。
「抖音小游戏2022数据报告」
也就是说,刷短视频和玩小游戏的是一类人,而且短视频的方式是比最早微信或者是其他产品单独入口更加自然的转化入口。
因为包含小游戏内容的短视频其实本质上也是一种短视频,而且有专门的玩家在玩,可以设计一些游戏中精彩的部分,展现游戏的画风和内容,配合一些搞笑的文案配音,再加上自然的页面内跳转,天然成了小游戏的主要入口。
平台流量大,自然会给小游戏带来更多的用户,为开发者和平台带来更多的收益的同时,也会吸引更多更加优质的小游戏开发者优先在平台上投放或者首发自己的小游戏,整个生态其实就盘活了。
三、 “核心功能 小游戏”的商业模式既然需要寻找跟小游戏高度重叠的产品定义以及自然的交互方式,不要干扰到用户的核心产品体验,在卡诺模型中寻找魅力因素和期望因素。
方案1 直接内嵌小游戏(适合产品调性一致且可以无缝闭环的,如抖音)
我们先看看如今的流量榜首抖音是怎么做的,类似于所有的流量玩法,平台方对于游戏的开发者也有相应的流量分成,如果选择在抖音平台首发的话,开发者可以获得最高7:3的流量分成(主要是广告),即使不是首发游戏,只要不超过100W的广告日流水也可以与平台进行6:4的流量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