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魔童降世》看过挺久了。因为这部片,跟朋友产生了争论。朋友说,李靖夫妻可真好,就是这种父母才能把坏孩子叛逆小哪吒养成“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大英雄。”
我却表示不同意。根据奥利佛·詹姆斯的《原生家庭生存指南》理论,即便没有魔丸和灵珠的狗血设定,哪吒也必然会是那个充满戾气,混不吝的样子。
哪吒在出生的头三年里,李靖去了天庭。所以父亲这个角色在他生命的头几年是缺位的。这问题倒也不严重,毕竟0-3岁阶段母亲的角色更为重要。然而李靖的缺席使得李夫人直接成了单亲妈妈,家庭、工作一把抓,结果就是她几乎没时间陪儿子。
可以说,不到三岁的小哪吒是受到家人忽视,由两只结界兽带大的,而这两只蠢东西也没有尽到一丁半点的抚养义务。
根据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婴儿的依恋关系被分为四类:安全型、回避型、缠人型、以及混乱型。
安全型的的依恋模式安全型的的依恋模式在人群中占到50%,这类型的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受到了良好的照顾。安全型的孩子比较容易跟人建立起亲密关系,性格也比较讨人喜欢。
回避型的依恋模式回避型的依恋模式在人群中占到20%。回避型孩子的母亲通常具有控制性和侵扰性。无论宝宝想要什么或是想表达什么,妈妈一般都不大在意。母亲会主动打断孩子的注意力,强迫宝宝看她,如果宝宝没有听从,妈妈甚至会亲自动手把孩子的头或身体扭向她。因为个性较强,妈妈的面部表情通常是愤怒并带着责备的。
这种模式下养育的宝宝,在和人交往之前就会产生被拒绝的预期,索性抢先一步在被拒绝之前先拒绝别人,因此很难与人建立起亲密关系。回避型的人在和人相处时通常比较喜欢保持一定距离。长大之后,他们多半会晚婚,也不愿意要孩子。
缠人型依恋模式缠人型依恋模式在人群中占10%。缠人型孩子的母亲比起回避型孩子的母亲更愿意拥抱孩子。但是她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心不在焉,也会经常跟孩子分离。
缠人型的依恋者内心深处恐惧被抛弃,这让他们显得非常黏人。然而另一方面,跟母亲分离后重逢场面却并不温馨。当看到妈妈重新出现时,缠人型的宝宝会拒绝妈妈的拥抱,他们忘不了目睹母亲离开的愤怒。缠人型的孩子长大后通常很黏伴侣,一交往就渴望搬过去与他们同住,但嫉妒与不满又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分手的概率。缠人型的依恋者离婚率比较高,分手和亲人离世往往令他们长时间难以自拔。
混乱型依恋模式混乱型依恋模式在人群中占20%,他们既拥有回避型的部分特征也拥有缠人型的部分特征。这一类型的依恋模式成因明确:在婴幼儿时期遭受严重的虐待或忽视。母亲是孩子的避风港,却没有向孩子提供必要的照料,甚至还会对孩子实施虐待。这使得孩子既渴望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又很难去信任或依赖他人。
混乱型依恋模式的孩子可能在6岁时就会对父母形成控制性、专横的态度。混乱型依恋模式的孩子成人后更容易对伴侣使用暴力,或患有精神疾病。
回避型、缠人型以及混乱型依恋模式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模式。
在了解了这四种依恋模式后,我们再回到哪吒的case。小哪吒明显是混乱型依恋模式。哪吒从出生起就没有一个稳定的照顾者,他是被疏于照顾的孩子。哪吒和李夫人踢毽子那一幕非常典型。李夫人主动要跟哪吒玩,哪吒一开始是不屑与不相信,他不信李夫人会陪他玩,这是回避型依恋者的行为特征,他害怕自己满怀期待却最终失望。等李夫人要去抓鳗鱼精不得不离开的时候,哪吒的表情是愤怒的,这又是缠人型依恋模式的一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