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老师的困惑
2021年3月份,市区某重点中学的一位女老师,来我这里问诊。
这位40岁左右的女老师,坐下后连着咳嗽了几声,还没等我问,她主动开口问了:
“张大夫,我直说吧——两年前我的同事祁老师,肺结节来您这里看好了,因为我也是肺结节,看到这一效果很受鼓舞,又想省下问诊的费用,就直接照着您给她开的方子用药,可是喝了半年了,不仅没见啥好转,还加重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她一边说,一边从身上的坤包里掏出一张处方笺,让我看。我把处方笺递给我的助理,让她在电脑问诊系统里搜索那位祁老师的病历,对照后,我又看了看她的舌苔,搭了一会儿脉,然后对她说:
“这是我开的方子,但治不好你的结节。”“为什么?”这位女老师一脸不可置信。
中医同病异治
这位女老师的疑惑,其实很有代表性——同样的方子,同样的病,为啥换个人就不好使了呢?
这种情况我遇到过好多次,患者之间互相推荐,原封不动照对方的方子去抓药,结果往往不理想。
为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同样的肺结节,从中医角度来说,因为病因、病症不同,治法自然也不同。
有的是情志不畅导致的肺结节,需要疏肝调肺、理气解郁,同时化瘀散结。
有的是气虚导致的肺结节,需要扶正为主,兼顾祛邪。
有的患者湿症明显,则需添加燥湿的药材。
看明白了吗?同样是肺结节,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病症,用药也会有很大出入。
当我把这些理论掰开揉碎讲给这位老师听后,她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我对她的辨证论治
我看她大体明白了我的解释,认同了我的说法,就开始给她诊断,她当时的症状如下:
咳嗽痰多,神疲乏力,胸闷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滑。辨证为:脾虚痰湿,痰毒蕴肺。
这些典型的症状,对应的治法很明白——健脾化痰,宣肺止咳。为增强她的信心和配合度,在我辨证完成以后又对她说:
“你那位同事的结节,属于热毒伤津,气阴两虚。给他相应的治法是:通腑泻肺,泄热解毒,而你呢,则是脾虚痰湿,痰毒蕴肺所致,证型完全不同,所以,你们俩治疗的方向和所用的方子,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这一番话,本是为增强她的信心,告诉她一人一方的疗效,不料想,她听了以后,内心反而生出了担忧:“那我这结节,是不是比我同事的难治?”一边问,一边把体检报告拿过来,让我再看看。
其实报告只是个参照,看与不看,并不会影响我的治疗思路,但为了安慰她,我就又看了报告——双肺多发结节,多数呈现实性结节,一个呈现磨玻璃样,最大直径在6.7mm,位置特殊,附近有血管神经,所以引发了咳嗽症状。而且她老公抽烟,家里经常二手烟弥漫。
看完后,我看着她期待而不安的眼神,语气坚定地说:“不要想太多,相信我就好”。
开方服药
因为这位老师脾虚痰湿内蕴,所以我决定以六君子汤健脾化痰,浙贝母、杏仁、苏子、苏梗宣肺止咳,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解毒抗毒。
半月后复诊时,女老师咳嗽已经好转,痰少,胸闷症状已消失。详细看诊后,我发现她还兼有肺热,于是加黄芩、鱼腥草等。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经,是清泄肺热之气的一把好手。鱼腥草入药有辛、微寒的性味,同样归肺经,在清热解毒上,也毫不逊色。
三诊时,女老师所有不适已经消失,用药巩固一周。同时嘱咐她,三个月后,复查胸部CT,观察结节的变化,并及时告知我。
后来她发来复查的图片,双肺其他多发结节已经消失不见,原来6.7mm的结节,已经缩小到3mm。
她后来继续跟随我调理,直至那个3mm的微小结节也最终完全消失,回头看一下整个调治过程,也就用了七八个月的时间吧。
文末温馨提醒: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切勿对号入座,自行用药。因为病情的每个阶段都不同,每个人的体质也大相径庭,用方就会不同,加减也有差异,一定要经专业中医看诊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