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在民间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而人们之所以能够完整地认识观音菩萨,还得多亏了东晋鸠摩罗什译的《妙法莲华经》。此后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更让观音菩萨的形象自南向北深入人心。而观音菩萨原本的名字当为梵文,意译之后便成了“光世音”或““光自在”、还有“观世自在”等诸多译法,而民间流传最广的便是“观世音”和“观自在”两个名字。这两个名字的含义也有多种说法,不同的经文中都有不同的解释,妇孺皆知的是《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中说的“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能观世间悲苦求念之音,并寻声而救度。所以说起观世音菩萨,便离不开救苦救难。故而旧时的民间百姓都会在其诞辰这天举行热闹浓重的活动,以表达崇拜与祈求。
值得一提的是,观世音菩萨在民间的形象多为女身,而佛教中的女神却屈指可数,这难免让人产生疑惑。其实在佛教产生之初,古印度同样有着男尊女卑的思想,所以佛教众神产生之时几乎都是男性的形象。虽然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崇拜出现较晚,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也同样被这种思想所左右。
所以古印度最初的观音形象大多是威猛狰狞、令人敬畏的男性形象,即便是西汉末年传入中国,观世音菩萨依旧是以男性的形象出现,不同的是由于东西方审美的差异,威猛狰狞也因本土化而英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