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昂/文
2009年7月24日,通化钢铁股份公司(以下简称“通钢股份”)发生了一件在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历史上一个极端事件。
两天前,吉林省国资委宣布,民企河北建龙集团将控股吉林省最大的钢铁企业——通钢集团。可是,在历时五年的合资合作中,通钢和建龙之间因多重利益纠葛以及在管理理念、人事安排、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关系恶化由来已久。*当即遭到了通钢职工集体反对,各车间职工纷纷停工,加入了在罢工游行的抗议队伍。
7月24日,作为民营企业建龙集团派驻的总经理陈国君在与职工沟通中非但没能平息愤怒,反而引起职工激愤被群殴,最终因“颅骨骨折,颅内出血”而致死。这在通钢的厂志中是黑色的一页,在中国国企*改制历史中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原本,全国各地钢厂大多为国有企业,当时兴起了一股民企参股、控股国企钢厂的热潮。建龙集团通过并购就在河北、辽宁、黑龙江、内蒙等省并购不少国有钢铁资产;曾经“胡润百富榜”排名第二的河北京华制管公司老板杜双华先是托管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又进入了一家央企——中冶京城(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为其提供“诊断”管理服务。当时业内盛传,杜双华极有可能控股这两家国企。
由于发生了“通钢悲剧事件”,建龙集团宣布退出,一年后通钢最终被首钢集团接盘*。这一事件在钢铁业成为了一个风向标。此后,民企纷纷败走,杜双华也先后退出了营口两家国企的托管、*。
从那时起,钢铁业的兼并*更多的成为了国企的资本游戏。
(作者现为经济观察报资深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