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的次要设置参数
呼吸机的设置参数分为三种。
1、公共参数:所有呼吸模式都要设定的参数。包括氧浓度和PEEP。
2、重要参数:潮气量、控制压力、支持压力、呼吸频率、吸呼比(吸气时间、流速)。重要参数的设定与疗效关系密切,往往处在呼吸机界面的一级界面。
3、次要参数:包括吸气触发灵敏度、呼气触发灵敏度、压力上升时间。某些呼吸机在容量控制通气存在的模式中(V-A/C、V-SIMV)还需要设定流速上升时间。
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相对重要的次要参数。
公共参数和重要参数对于疗效影响明显,次要参数与疗效的关系不会太大,主要与患者舒适性有关,只要设定在一个不高不低的中间值,一般不会出错。所以在有些呼吸机上就不用设定某些次要参数,由呼吸机自动设定了。比如V60无创呼吸机不用设定吸气触发灵敏度和呼气触发灵敏度。
不同呼吸机的同一个重要参数使用的单位都是一样的,比如潮气量使用ml为单位,控制压力使用cmH2O为单位,少数老式呼吸机使用千帕为压力的单位。但是不同的呼吸机,同一个次要参数,使用的单位不一样。有些呼吸机使用的是1,2,3,4,5档(也可以是1,2,3档,数目不一)。有些呼吸机的1是最高档,有些呼吸机的5是最高档。有些呼吸机使用的是百分比,有些呼吸机使用的是某个具体的单位,比如cmH2O、升/秒。尽管不同的呼吸机同一个次要参数单位不同,但意义是一样的,只需要搞清楚哪个档位是最高,哪个档位是最低就足够了。
学习呼吸机次要参数的方法是使用夹板模肺连接呼吸机,将参数设为最高和最低,观察两种情况下,呼吸波形的变化情况。
压力上升时间:有些呼吸机将此称为压力斜坡,有些用一个英文缩写slope标示。压力上升时间指的是呼吸机压力由PEEP-即基线压力水平,上升到设定的控制压力或支持压力用掉的时间。将此设为最高和最低,其波形会有如下不同。
即便你不知道这个参数按钮是什么意思,通过比较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呼吸波形不同点,就知道这个参数是压力上升了时间了。
压力上升时间参数见于存在定压通气(以压力为目标)的呼吸模式中。包括自主通气模式、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压力控制 自主通气模式、容量控制 自主通气模式。如果使用的是上述四种模式,就必然有压力上升时间设定。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是没有该参数设定的。
呼气触发灵敏度:不同呼吸机叫法不同,有些呼吸机将此叫做吸气终止。当呼吸机进行自主通气时,吸气时间是由患者自行决定的,患者停止吸气时(或者开始呼气时),呼吸机停止送气。那么呼吸机是通过什么指标的变化评估患者吸气停止呢?就是流速。生理状况下,患者吸气时流速是从最高逐渐降低至0,然后开始呼气。呼气触发灵敏度标准的单位是一个百分比,大多默认是25%。意思是,当患者吸气流速降低到最高流速的25%时,呼吸机认为患者要开始呼气了,于是停止送气,转为呼气。
最高值一般是80%,最低值一般是5%。这是同一个患者(不是模肺),处于两个极端呼气触发灵敏度前提下的流速时间曲线。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80%时,吸气时间最短的,在5%时吸气时间是最长的。呼气触发设置的太灵敏(80%)会导致患者吸气不足,设置的太不灵敏(5%)会阻碍患者呼气。
呼气触发灵敏度设置见于有自主通气的呼吸模式中。包括自主通气模式、压力控制通气 自主通气模式、容量控制通气 自主通气模式。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中,是没有呼气触发灵敏度设置的。
吸气触发灵敏度:吸气触发灵敏度见于所有呼吸模式中,因为其对疗效影响相对较小,所以笔者把它归为次要参数。
呼吸机是如何感知患者吸气的呢?当患者开始吸气时,会造成管道内压力和流速的微小变化,呼吸机就是通过这种微小的变化来判断患者是否开始吸气了。因此吸气触发灵敏度有两种,一种是压力触发,一种是流速触发。两者虽然原理有所不同,但达到的临床效果一样,波形也基本相同。一般来说流速触发比压力触发跟灵敏一些,但压力触发容错性比流速触发高一些,因此在漏气较多的无创通气时,一般选择的是压力触发。
使用手拉夹板模肺模拟患者吸气,体会不同吸气触发灵敏度设置对于“手感”会有什么不同。如果吸气触发灵敏度设置的太低,患者触发困难甚至无法触发,如下图所示。
如果设置的太高,则容易误触发,患者没有吸气时呼吸机就误判其开始吸气了,然后给予不恰当的通气。如下图所示的真实病例,患者心跳造成波形的轻微波动,如果把触发灵敏度设置的过于灵敏,则会造成误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