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位刚自然流产的女士,作为阳性丈夫的密接,也被送到酒店隔离。她发现自己还在不断出血,紧张害怕中,打通了网络问诊平台医生的电话。
接电话的是某医院妇产科的男医生闵雨珈,他详细询问病情后,安慰对方说,这是正常情况,“就像你摔一跤,伤口也得两天才能愈合一样”,并告诉了她万一情况严重,有哪些处理方式。
周圆圆是一位妇产科医生,也是一位*36周的孕妇,她最理解这些准妈妈们的敏感、焦虑和担心。网络问诊时,给孕妇们一个合理的诊断之余,她也会尽量地安慰她们,“不仅是医生,也是陪伴者”。
孕产妇一直是上海疫情中备受关注的群体。封控打乱了一些孕产妇原有的孕检节奏,当出现意外情况时,一些人会首先选择线上问诊。
3月上旬,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上海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期间孕产妇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对孕产妇的就诊流程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助产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医院等多种形式努力为孕产妇提供健康宣教、临床咨询、心理支持和就诊指导。
为解决患者需求,上海不少三甲医院开放了全天的互联网医疗,闵雨珈、周圆圆,包括正在援疆的上海医生肖成文等许多医生加入网络问诊的行列。
大部分情况下,医生无法依靠线上问诊完全解决患者的问题,但通过细致的沟通,可以帮助判断病情,给出专业的治疗建议。帮助患者在疫情之下“去”或“不去”医院之间做出一个选择。
以下为他们的讲述:
4月1日晚,在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急诊室外,一名孕妇被抬下救护车。 新华社记者 袁全 摄
闵雨珈:给患者指条路
上海封控管理之后,我们就开始实行轮流值班,科室的医生分成两组,7天一轮,上7天,休7天。值班时,医生就住在医院里。值班室有两张高低床,能住4个人,也有医生在办公室里搭行军床。这样避免医生每天来回走,增加感染几率。
4月初,我们医院普通的门诊量一天也就在60个左右,发热门诊的人一直很多。医院规定门诊和病房的医生不交叉,防止感染,我在病房值班,工作间隙就会接一些网上的问诊。
这一段时间网上问诊比以往增加了不少,晚上十二点多时,还有人来咨询。
现在网络问诊主要是三类情况:早孕出血、产检和人流的问题。
早孕出血的情况很常见,只是在平时,出现问题,大家可以直接挂号找到医生,给自己下一个诊断,该吃药吃药,该治疗治疗。现在,因为封控在家,出现这种情况,患者的恐慌、害怕情绪是被放大的。可能网络问诊也是她们没办法的办法了。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先判断她是先兆流产出血还是宫颈方面的出血。问她最近有没有做过妇科检查,有没有宫颈问题。如果方便的话,我会建议她去医院做检查,不方便的话,让她观察下出血量。如果出血量少,在家休息一下,多吃点容易消化的东西,避免便秘,多数人是可以通过休息好转。如果出血比较多的话,还是会建议她去医院做B超和用药来保胎。因为网上问诊是有一定限制的,看不到人,也做不了检查,只能根据她的病史,指导她去处理。
因为疫情,很多孕妇的常规产检就做不了,很焦虑。我就会让她放松心情,如果没有腹痛,没有大量出血的话,7周左右做一次B超,到12周时,再去健康检查就可以了。到了孕中期阶段,3到4周去一次医院;到孕晚期(34周)后,两个星期去一次。因为特殊时期去医院,也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咨询人流的也比较多。一个女士*九周多,问可不可以做人流。我告诉她一般十周之内都是可以的,如果是在管控区或者防范区,就可以来我们医院挂号、做检查、预约手术时间。现在医疗资源有限,手术要根据病人的孕周大小来先后安排。
一天下午,我接到一个网上问诊,一位女士自然流产后一周左右还在出血。她丈夫测出了阳性,去了方舱。了解了情况,我就告诉她,流产之后,两周之内出血都很正常,只要量不多,这是子宫内膜的修复过程,就像你摔一跤,伤口也得两天才能愈合一样。
这位女士当时一个人在酒店隔离,又刚流产,没人陪,声音听起来很紧张,我把这个情况告诉她之后,感觉她放松了一些。
现在网上问诊,我觉得更多时候,我起到的是一个安慰的作用。比如前段时间,一位孕妇核酸检测为阳性,哭得稀里哗啦的,特别担心会影响孩子。我把国外一些研究数据发给她,告诉她,根据国外的报道来看,没问题的人占大多数。除非你是长时间发热或孕期产检有什么其他问题,否则这个疾病对胎儿的影响,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影响不是特别大。
医学上永远没有100%的事情,我不可能说,你肯定没问题,但我会告诉你一些数据、一些事实,这样,对方听了反而更信服,更容易放松下来。
疫情期间,就医的规则改变了,而且还是不断变化的。因为信息的相对不对称,很多人只能通过网上问诊来了解,医生更需要的是他的专业性和他对问题冷静、准确的判断。这样患者得到这些信息后,心里就会踏实一点,知道往哪儿走。
你说我最近有没有遇到特别触动的事情,好像也没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欢离合,我们平时也见多了。如果大家都感情那么丰富的话,就没办法干活了。疫情期间,既然大家有这个需求,我就尽量帮忙解答。虽然说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但有条路给人家指一指,能解决一点问题是一点。
疫情期间,医院开设了孕产妇爱心营养站,为来产检的孕产妇免费发放早餐带回家。图片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周圆圆:孕妈妈帮助孕妈妈
疫情以来,很多病人没有办法就诊,我们只能尽量扩大网上的门诊量,我们医院的互联网门诊工作日全天开放了,以前一周只开半天。
我本人也是一个孕晚期的孕妇,加上我住的小区有人被测出阳性了,这段时间我就待在家里,也参与其他平台的一些网络问诊。
互联网门诊遇到的一些咨询类问题比较多,比如说有些病人会问,医生,我现在去不了医院,配不了药,停药对我的病影响大不大?还有说我本来约了手术,现在不能去了,我的病会不会恶变?或者我们小区有阳性病例,能去你们医院看病吗?我就针对这些困惑,给他们解释,弥补信息差。一般,问题得到解答,他们就不会特别焦虑了。
我遇到了一个比较着急的咨询是,一天半夜十二点多,一位男士在网上留言说,她老婆是孕妇,核酸检测是阳性,现在出现发热症状了。一连发了好几条,感觉很焦虑。他想知道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以及孕妇核酸阳性对宝宝有没有影响?
我第二天早上看到,马上给他回复。先告诉他,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这个病毒通过胎盘影响宝宝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不要太过于担心。然后再解决她现在目前的症状,比如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最后我提醒他记得上报。
四月初,一位孕妇打电话问诊,她很急,说自己有易栓症,要长期使用肝素,疫情期间,她不能去医院配药了,就想在网上找医生配。像她这种长期看诊的病人都很有经验,咨询时,会把详细的病历记录都发给你。我把所有的记录都确认后,给她配了药。比较幸运的是,她要的几种药,电商平台上都有,当时还能快递,就帮她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有的医院无法收治,很多临产的孕妇就转到我们医院来了,我们医院的分娩量是比疫情前大了,但医生是在减少的,因为有的医生被隔离在家中,所以我们的工作量是变大了。前段时间,我们科就剩我和另外一个医生看门诊了。
现在来产科门诊的孕妇也会问一些特别的问题:医生,这段时间,我吃得不太好,我的宝宝有没有营养不好,长得不好或发育得不好的?
网络咨询和面诊是不一样的,你去看病,可能医生三两分钟给你看完了。但是平台咨询有时要问很久的,像我喜欢把病人的情况问清楚一点,还要跟她要之前检查的报告,有的病人就不理解,会着急。
特殊时期,只能说相互理解吧。前不久,在医院上班,一个患者就说,你都这么大月份的孕妇,还在上班,我的眼泪就顺着N95的口罩流了下来,幸亏还戴着防护的面罩,没被人发现。我*36周了,但没办法,医生少,患者又有需求。
因此,我很能理解这个特殊时期求诊的孕妇。*期间,人比较敏感。网络咨询时,她们的焦虑情绪,我都深有体会,我会尽量给她们一个合理的诊断,适当地安慰她们。
妇产科医生在参加远程会诊。图片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肖成文:在新疆接上海孕妇线上问诊
我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主任医师,去年8月开始,我随单位医疗队赴新疆支援。
我在这边线上接诊的时间是碎片化的,如果是电话,可以预约,一次通话大概是15分钟。我忙的话,会稍后拨回去。如果是图文,那么我看到也会及时回复。
大部分情况下,在不能和患者见面,无法检查身体的情况下,我很难仅仅通过线上问诊完全解决她们的问题,但是我可以通过耐心的询问,帮助患者分析病情,判断就诊时机,在封控期间给出建议。
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一天晚上10点钟,有一位上海的患者告诉我,她觉得左下腹有些疼痛,已经疼了1个多小时,她很担心是不是宫外孕,而她现在隔离在家,很难去医院。我仔细问了她症状,疼痛的程度,我判断她很有可能是宫外孕,就强烈建议她立刻报备社区,去最近的医院检查。后来她联系我,说确实是宫外孕,在社区的帮助下去了医院,我们前方的同事也及时帮她做了手术,排除了风险。这个案例,可以说是比较紧急的情况。
还有一个孕产妇,此前在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约了17周的羊水穿刺手术,那么到了17周了,她又在封控,不能做手术怎么办?我给她分析了一下,她的染色体异常概率比较小,不用着急。我的建议就是晚一点没关系,等疫情缓解一点,重新再约时间就可以了。因为如果她走绿色通道去做了羊水穿刺,回到家,可能要去到单独隔离的环境,生活反而很不方便。
这种结论就是结合着病人的病情,然后给出建议,不是盲目的,必须是科学地去评估她的就诊时机。
还有一个病人,她是封控在办公室,每天吃外卖。而且她有过胎停史,所以她就很紧张,又吃不到叶酸片,我主要就是帮她缓解焦虑,比如帮她判断有没有早孕反应,因为有的时候孕妇的焦虑本身也会导致流产和不良后果。其实我能做的事情,就是给她一些营养指导,比如说饮食种类尽可能的多样化,一定是少量多样的,变相地补充复合维生素。
其实,*是一个生理状态,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因此在就医优先级上,孕产妇人群是不如急症患者的。但是这个过程中,她们仍然需要专业的建议和心理上的支持。如果我的建议能真正地帮到患者,我也觉得很欣慰。
2020年武汉疫情的时候,我重新回到线上问诊平台,也开始在网络上做一些科普和直播。那个时候就觉得,对于隔离中的人来说,线上还是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上海疫情期间,我们医院的产科是正常的运行状态。孕妇来我们医院,我们会给孕妇开通绿色转诊通道,也有其他医院产检的病人,临时转到我们这边来。
其实我们医院是给孕产妇建群的,帮她们解答一些问题,回答她们产检的一些焦虑,医院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一些事情。
像我这样,通过远程会诊去救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能力也很有限,比起那些一线的医护,我做的事情还很微不足道。
4月1日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护士在急诊预检台做接诊准备。 新华社记者袁全 摄
(闵雨珈、周圆圆、肖成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王霜霜 朱清华 实习生 王一凡
编辑 胡杰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