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 2017-2025年中国DevOps云平台及时付费软件工具市场规模及增速(艾瑞咨询)
3)产业链
当前DevOps形成的产业链已经比较清晰,主要是根据DevOps整个流程中的各个阶段来展现,包括计划、编码、构建、测试、发布、部署、运维和监控的各个流程。
一体化的DevOps平台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的DevOps发展趋势,国内企业通常采用一体化平台 开源软件的方式构建自己的DevOps体系。目前国际很多大型科技企业已经开始布局一体化的DevOps平台,像阿里云云效,Azure和华为云DevCloud等,腾讯云2019年收购CODING之后也逐步像一体化平台发展。
一体化平台可以实现项目管理、CICD、测试、监控、云端编程以及制品仓库等功能,可以降低用户在不同平台之间跳转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
图8 2020年DevOps研发/运维流程与工具链图谱(艾瑞咨询)
4)发展趋势
新冠病毒造成了一场人类悲剧,影响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活和企业。DevOps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重要和不可或缺。随着业务格局的变化和技术以闪电般的速度发展,DevOps也在不断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未来DevOps将向更安全、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图9 艾瑞咨询DevOps发展趋势预测
① DevSecOps(开发安全运维一体化)
由新冠引起的跨地点工作的远程工作设置,为安全漏洞打开了大门。随着安全和网络攻击风险的爆炸式增长,将安全注入业务运营每一层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企业将越来越多地采用DevSecOps流程,使用自动化质量安全测试,通过早期测试和缓解漏洞,来提高安全敏捷性,将安全性引入DevOps,实现团队开发效率的提高。
② AIOps(智能运维)
AIOps将人工智能的能力与运维相结合,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来提升运维效率,更好的维护和提升资源性能。通过自动化运维等方式,在系统出现故障时为用户提供运维支持服务。借助应用容器化条件下统一的运行环境,开发人员得以在更大程度上进入运维侧,通过自动化的监控工具实时掌握系统和软件的故障状况。
目前我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仍比较有限,只有不足20%的企业具备智能化监控和决策能力。在DevOps和AIOps中利用预测分析使组织能够把重点放在改进DevOps服务上。它让基础架构和运营团队更深入地了解正在使用的资源和服务,以及未来如何使用它们以获得最佳结果。
③ AI和ML DevOps
AI和ML DevOps能够实现DevOps处理任务的自动化,当今数据生成的数量、种类和速度,对于采用传统方法和过时技术的组织来说,在日常运营中处理如此大量的数据是一项繁重的任务。人工智能 (AI) 和机器学习 (ML) 驱动的DevOps方法使组织能够计算和分析任何规模的数据。此外,它还促进了他们的工作流程,从而改变了团队高效开发、交付、部署和管理应用程序的方式。
④ 标准统一
随着DevOps的不断成熟和发展,DevOps也逐渐迈向标准化。2020年9月,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联合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高效运维社区、DevOps 时代社区、BATJ、清华大学、南京大学、通信及金融等行业顶尖企事业单位专家共同制定的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完成了首轮评估,它是全球首个DevOps标准,当前该标准已被众多金融、通信和互联网等行业名企纷纷采用并通过评估。
2021年中国 DevOps 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能力成熟度评估受关注程度持续上涨。63.64%的受访者对 DevOps 能力成熟度评估感兴趣,相比2020 年增长近一成;另有29.86%、26.69%和17.45%的受访者关注 CMMI认证、ISO 体系认证和中国信通院开展的金牌运维评估。
⑤ 一体化
DevOps理念是打通软件工程中各个曾经由独立的团队和不同的软件工具来实现的工作,在对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等“软实力”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不断催促着市场打磨出能够提供相应的生产力和创造性的软件研发工具,集成度更高、生态系统更完整的工具链将成为这一行业未来大趋势。
3. 小结
DevOps的出现在敏捷开发的基础上,把整个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的过程颗粒化,实现软件开发的快速更新和迭代,降低了需求变更和软件质量验证的风险,促进了团队内部工作流的互联互通,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市场现状来看,随着容器技术和云原生等技术不断成熟,DevOps的发展正在逐步从快速发展期过度到成熟期。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云计算的增长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国内互联网巨头们主要服务对象开始从C端向B端转移,中国DevOps的市场份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望实现3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
从产业链和发展趋势来看,目前DevOps的各个阶段都有了代表性厂商,后续的发展趋势是云平台 开源软件的主流构建方法,需要建立功能完备,标准统一的一体化平台。未来DevOps也将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领域进行融合,减少人工操作的复杂性,促进DevOps的标准化、数据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二、竞品分析B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极简主义,DevOps的核心竞争力是基于管理模式的效率提升和过程追溯。
1. 竞品选择
本文选择阿里云云效和腾讯云CODING作为竞品分析的对象,原因如下。
1)市场份额
在市场份额方面,自IDC中国公有云市场数据报告诞生以来,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始终位居中国市场第一,也是国内首次实现年度盈利的公有云厂商。
另外据IDC报告的2021年下半年中国IaaS PaaS市场前五大市场份额占比显示,阿里云和腾讯云位于中国市场前两名。选择阿里云云效和腾讯云CODING也是因为两者作为国内的互联网两大巨头,在竞争格局上更为相似。
图10 IDC中国公有云IaaS PaaS市场份额2021年上半年
2)技术实力
阿里云云效是阿里巴巴多年研发效能理念方法、工具实践、业务实操等经验沉淀,目前汇集了10万企业、百万级别的开发者。
阿里云把把在2020年计划未来三年再投 2000 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2022年最新的阿里巴巴财报显示,2022年阿里巴巴全年的技术相关成本费用超过了1200亿,可见阿里云的技术研发投入所言不虚。
腾讯云CODING成立于 2014 年 2 月,2019年8月被腾讯全资收购。旗下一站式软件研发管理平台—CODING(CODING.net)上线稳定运行8年,目前已累积超过300万开发者用户,5万家企业团队,服务涵盖互联网、金融、政企等不同行业客户。2021年10月,宣布战略从DevOps工具转向云原生时代的研发工具。
腾讯云于2020年同期也提出了投资计划,计划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元布局新基建,用于云计算、区块链、服务器、超算中心、人工智能、5G 网络、网络安全、量子计算、音视频通讯、大型数据中心以及物联网操作系统等方面,腾讯过去三年也累计投入了1366亿元研发经费。
基于以上原因,无论从市场份额、使用人数还是研发投入的角度看,阿里云和腾讯云都是居于国内云计算的前列,且二者都属于互联网行业的巨头,具有相同的行业背景。但是腾讯云CODING是2019年腾讯全资收购的,所以其产品相较于阿里云云效的原生性难免又有所差异,这也为本次产品分析增添了一分趣味。
2. 市场定位
阿里云云效是云原生时代一站式BizDevOps平台,阿里云云效强调了DevOps平台的Biz(Business,业务)属性。支持公共云、专有云和混合云多种部署形态,通过云原生新技术和研发新模式,助力创新创业和数字化转型企业快速实现研发敏捷和组织敏捷,打造“双敏”组织,实现多倍效能提升。
使用云效可以免搭建、免维护,注册即用;一站式打通DevOps账号及数据;集成钉钉,实现成员、消息的及时同步;无缝对接阿里云ECS、ACK等;丰富的研发效能数据洞察;精细化企业级安全防控能力。可见阿里云云效在自有生态上实现了一体化的IasS PaaS生态。
腾讯云CODING的slogan是让开发变得更简单,提高应用效率和可靠性。这有一定的局限,DevOps平台面向的客户不仅仅是开发人员,还涉及到项目管理、效率评价等管理领域,需要强调平台的业务属性,但从腾讯云收CODING之后可以看出,CODING正在向端到端的一体化平台发展,并开放了合作伙伴计划。提供了丰富的 OpenAPI 接口,注册应用即可使用,无需审核,可以满足 CODING 与第三方系统的集成对接要求。
两者都是追求效率的提升,在整体格局上,阿里云云效可以依靠阿里云的技术积淀实现云钉一体化,在自有生态方面具备优势。但是在开放生态方面,腾讯云CODING却走在了一向以开放平台为特色的阿里前边,提供丰富的接口与合作伙伴共建生态。
7月28日,2022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期间,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程立提到“云是数字世界的基座,云也为开源软件提供了最佳运行环境,云 开源共同成为数字世界的根”,由此我们可以期待阿里云云效的进一步开放生态,将技术与合作伙伴共享。
3. 用户分析
阿里云云效为企业提供产品、培训咨询等服务内容,致力于解决企业、政府等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组织能力提升、DevOps落地等问题。阿里云云效的服务客户涵盖金融、制造、城市政务、医药、零售等多个行业。
从占有率来看,阿里云是第一梯队的龙头。从全球的云计算产业市场份额来看,阿里云也是国内唯一一个有成功海外经验的云计算厂商,从阿里云云效官网来看客户总量超过10万。
从腾讯云CODING的官网客户来看,金融领域的服务或者企业占比最大,其次是游戏、医疗、电商、零售、视频、互联网、智慧交通、AI等领域,客户范围非常广泛。腾讯云CODING的用户部分来自生态链用户的拓展,比如腾讯游戏和微保。从CODING官网数据来看,在服务总量上已经超过5万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