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蒙两国共同举办“寄语冬奥 共迎未来”中蒙友好作品征集活动,蒙古各界人士制作并投稿230余件短视频、画作、音乐、书法等各类作品。1月27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举行本次活动的优秀作品发布暨颁奖仪式。中联部部长宋涛,蒙古人民党领导委员会委员、蒙古国文化部部长诺敏出席并作主旨讲话。
宋涛介绍了在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北京冬奥会准备工作情况,表示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北京作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将承担好东道主的责任,践行奥林匹克精神,为世界奉献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为人类共克时艰注入更多正能量。
此次视频征集活动的参与者以蒙古国青少年为主,同时也不乏政要、学者、奥运冠军、残疾运动员等各界人士。例如,蒙古人民党主席、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蒙古国家奥委会秘书、2008年北京奥运会拳击男子最轻量级(54公斤级)冠军巴德尔乌冈,残疾运动员、大学生恩赫阿木格朗等人纷纷出镜,对北京冬奥会送上祝福。
蒙古青少年视频录制花样多。跳蒙古舞、创作蒙古书法、手语祝福冬奥、汉语采访和演讲、在雪地中绘制五环……寄语视频中,青少年们用多项技能才艺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的祝福。
蒙古学生跳蒙古舞、作蒙古书法寄语冬奥。
蒙古国青少年视频秀出流利汉语
汉语是本次视频征集活动的一大特色。不少优秀的视频作品是用中文制作,许多蒙古国中小学生在镜头前用流利的汉语采访、演讲,中蒙两国文化交流结出累累硕果。
“我从小学习汉语,对中国有许多了解,对中国有着非常强烈的亲切感。”颁奖仪式上,获奖学生代表、蒙古国贺希格中文学校八年级学生特木伦以汉蒙双语的方式发表获奖感言,她对中国政府为贺希格学校捐助建设的中国课堂表达感谢。
南都记者了解到,特木伦的获奖作品是一段汉语采访。视频中,她用流利的汉语采访了贺希格学校的教职员工对北京冬奥的期待,为北京冬奥送上祝福。
特木伦获奖作品是一段汉语采访。视频截图
“我很高兴看到本次活动中涌现出不少喜爱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蒙古青年朋友,不少用中文创作的优秀作品,让我们对中蒙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宋涛在讲话中指出,自2014年**对蒙古进行历史性访问后,中蒙关系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如今,蒙古国的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常常宾朋满座,越来越多的蒙古青年积极学习中文,了解中国。
残疾人运动员出镜祝福冬奥,“体育让我更独立”
南都记者了解到,蒙古国同样重视残疾人运动的发展,也将派出运动员参加北京冬残奥会。本次视频征集活动对残疾人运动员倾注了不少关注,有聋哑人运动员在视频中用手语祝福冬奥,也有下肢残疾的运动员出镜讲述体育给他带来的改变,他们的故事十分鼓舞人心。
“我梦想能参加奥运会,体育运动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让我独立。可以独立参加国际赛事,这是我以前根本做不到的。”残疾人运动员、学生代表恩赫阿木格朗在视频中讲述了体育给他带来的改变。
残疾人运动员、学生代表恩赫阿木格朗。
残疾人运动员、学生代表孟根巴雅尔是一名聋哑人,在视频中,他用手语表达他对运动的体会:“(体育运动让我)学会克服心里挑战,因此感到更加充实。”
残疾人运动员、学生代表孟根巴雅尔用手语祝福北京冬奥。
大学生卓勒扎雅在寄语视频中表示,残奥会可以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开展人文交流,使他们享受正常的生活,适应社会,强健体魄。残奥会充分展现了残疾人同样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蒙古人都说中国的赛场是蒙古国的福地”
“蒙古国的第一块奥运金牌就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得的。大人们都说,北京是蒙古运动员的福地。听说北京今年要举办冬奥会,我们可高兴了。”蒙古国贺希格学校全体学生在寄语中说。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本次视频征集活动中,有不少人提到“中国是蒙古国运动员的福地”,这是因为蒙古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奥运金牌就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的。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柔道100公斤级决赛中,蒙古国选手奈丹·图布辛巴亚尔赢得冠军,为蒙古国赢得了自1964年参加奥运会以来的首枚金牌。
这样的经历使蒙古人相信中国是蒙古国运动员的福地,他们对运动员参加此次北京冬奥会的成绩充满信心。
蒙古公民意志绿党副主席巴特巴特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蒙古乌兰巴托同北京几乎没有时差,我期待蒙古国运动员能在北京冬奥会上有好的表现。”
蒙古民主党外事*苏赫巴特尔也表示,“蒙古国首枚奥运金牌是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上摘得的。期待本届冬奥会也能涌现出新的体育冠军和明星。”
南都记者 丁境炫 发自北京